MWC亮點一次報 NFC東亞打通關

記者/黃邦庭

在不遠的將來,想出國當背包客,再也不怕被自己的菜外文難倒,用手機輕輕一碰,無論是海報上的商品訊息或熱門景點的旅遊指南,都能輕鬆獲得以自己母語顯示的版本。甫落幕的MWC展中,由來自台灣的中華電信所展出的NFC(近場無線通訊技術)票券整合專案,不僅示範了NFC提供跨境服務的魅力,也使其成為展場中不容忽視的亮點。

中華電信初登場 催生亞洲NFC聯盟

其實去年MWC就曾展出NFC的相關應用,這項科技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相較於另一個應用於行動裝置的近距離無線傳輸科技「藍芽(Bluetooth)」,NFC的有效距離雖然較短、傳輸速度較慢,但其耗電量較低,不需仰賴行動裝置的電源,此外,也能省去裝置配對和設定的麻煩。以上特性都使得NFC能補藍芽傳輸之不足,並靈活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由於相中NFC的潛力,國內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近年來致力於發展NFC的相關應用,今年更首次獲邀參加MWC的智慧連線城市(Smart Connect City)主題展。中華電信在會中宣布其已聯合香港、日本與韓國的業者,組成亞洲NFC聯盟(Asian NFC Alliance),且由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林國豐擔任首屆主席。

林國豐表示,中華電信去年11月已開始與日本業者KDDI合作,在台北永康商圈為持有具NFC功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日本旅客提供日文的旅遊資訊、電子優惠券等服務。此外,中華電信也計畫將香港八達通卡、日本Suica卡和台灣悠遊卡等不同規格,整合在一張手機SIM卡裡,提供更多元的跨境NFC服務。未來到上述國家旅遊甚至不需要兌換太多外幣,憑著NFC手機就能通行無阻。

從行動支付到生活應用 安全與整合是挑戰

NFC已被許多國家應用在電子錢包、大眾交通工具、員工識別證及各種穿戴裝置上。舉凡與國際間眾多金融機構合作的VISA公司、德國的Vodafone電信公司及各家行動裝置大廠,都投入NFC的相關應用。此外,結合使用者的雲端資訊,個人裝置中的NFC標籤將成為代表各類型身份的鑰匙。未來,從通勤、消費到上下班打卡,都能透過輕巧的NFC裝置完成。

因此,只要能夠克服不同規格、領域之間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整合障礙,未來NFC勢必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然而當人們的各類資訊都透過NFC交換,伴隨而來的就是交易安全與個人隱私方面的威脅。資訊安全的相關技術與政策能否跟上硬體整合與商業應用的腳步,將成為日後NFC發展上必須面對的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