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雅婷
未來即使不接網路、不開Wi-Fi、藍芽,杜絕一切電子訊號連結,依舊可能會被駭客竊取資料。德國科學家表示,只要運用聲波,駭客便能以類似聲納的方式駭進數位裝置中傳輸資料,此概念原型已被Michael Hanspach與Michael Goetz兩位科學家成功驗證。
科技新聞資訊網Ars Technica揭露,科學家透過筆記型電腦內建的喇叭與麥克風,讓兩台沒有連網的筆電成功地進行數據交換。雖然傳輸速度非常慢,每秒僅能傳輸20位元,然此速度在傳遞PGP加密金鑰、密碼等小量資料已不成問題。
現今數位裝置與行動載具加入語音輸入、辨識的功能,聲控功能將逐漸被強化。雖然此項技術只是概念性的驗證,目前亦無發現利用聲波傳輸的惡意軟體,但未來可能會發展出惡意病毒程式,讓接受聲音訊息的數位裝置,透過人耳聽不到的高頻率音訊進行資料傳輸。
針對此項威脅,科學家開始研究反聲波入侵的方式,包含主機型入侵偵測系統(HIDS),分析輸出、輸入的音訊,偵測數位裝置是否有被入侵,以及使用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增加低通濾波模塊,讓音訊的輸入端能夠主動防禦,避免駭客竊取機密資料。
2013「年度十大新聞暨關鍵字」票選活動,熱烈進行中!
[ 票選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