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文婕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指出,智慧型手機未來將可解讀、預測消費者的行為,並即時做出回應。到了2017年,智慧型手機會整合雲端應用和個人資訊等資源,將因此比人類更聰明,協助人們執行日常生活上的各種任務,成為人類的數位代理人。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其與傳統手機最大的不同為新技術及App元素的注入,帶來社群、娛樂、定位和照相等功能,加上近年認知運算(cognizant computing)之加溫,使手機具備學習能力,可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資料運算並做出準確的決策分析,如上班時可能遇到塞車的狀況,手機能結合鬧鐘、定位系統,提早叫醒使用者,並安排最佳的行車路線。
Gartner表示,認知運算未來將經歷四個階段的發展:同步我(Sync Me)、認識我(See Me)、了解我(Know Me)以及成為我(Be Me),透過蒐集雲端儲存的資料,自動預測和回應使用者的需求,並建議使用者最佳行動方案,屆時雲端服務體驗更以使用者為中心。
認知運算將會持續改變商業模式,也是整體IT產業及價值鏈之關鍵技術,它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刺激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且能獲得其背後的龐大商機。然而,在智慧型手機比使用者更聰明的同時,也要注意使用者資訊等隱私相關問題以及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