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網」不利 實體店鋪也能乘勝追擊

記者/葉閔宏


搭上中秋促銷大戰,大陸電子商務平台紛紛以低價與折扣搶下客源,也使得線下的實體店面大閘蟹的銷量不如往年,但對於業者阿慶嫂大閘蟹專賣店,卻沒有這樣的顧慮,原因在於除了提供網路購物平台外,也與團購網站合作促銷,甚至透過二維條碼,讓消費者也能利用行動載具消費。


虛實整合一直被視為「勢在必行」的電子商務策略,愈來愈多實體通路業者跨足虛擬店鋪,無論知名生活日用品無印良品,或是藥妝業者康是美,無疑就是想搶下網路購物消費群的荷包,甚至近期momo富邦棄守百貨實體通路,再再顯示虛擬通路的重要性。然而,據網路開店123趨勢報告顯示,台灣虛擬店鋪真正獲利的比例僅有25%,如何在虛實間取得平衡,端看企業本身的能力。


實體店鋪上線找出路 成敗全憑真本事


網路虛擬通路相對於實體店面而言,在租金或人力等經營成本節省許多,也因如此商品售價也跟著受惠於消費者,英國零售業研究中心更發表調查報告直指,在網路購物衝擊下,2018年英國將有超過20%的商店關門歇業。而這樣的憂慮卻不只出現在英國,台灣與大陸市場也存在著相同問題。


電子商務崛起嚴重威脅傳統零售商的經營狀況,為了成為「適者」,實體店面紛紛進入虛擬國度尋求出路,但若實體業者一窩蜂搶著上線,而未評估自己的能耐是否能負荷,終將落得失敗局面。國立高雄第一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吳師豪認為,實體業者不一定得搭上線才能搶得商機,而是要考量業者本身的目標消費群與金流、物流的管理能力,當消費群對網路有較高的接受度,且業者在供應鏈管理上較為成熟,成功機會勢必能高人一等。


降低不必要的「虛實衝突」 讓「虛實互補」更形優勢


其實,除了線上商機外,不乏有知名網購業者下線開創實體店面,無論是大陸嬰幼兒產品業者紅孩子,或是台灣知名女裝東京著衣,強調的是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副教授吳師豪表示,實體店面提供消費者的購物流程感受,以及客製化服務,都是虛擬通路所缺乏。此外,實體店鋪也能解決線上交易所帶來的退換貨等問題,以降低消費者對線上產品的消費疑慮。


各有利弊的虛實通路,紅孩子對相同產品線上與線下的價格完全不同,不過又藉由二維條碼,提供來店購物的消費者線上下單,再直接於店面取貨,將線上與線下全面打通,目的在於減少虛實衝突。副教授吳師豪指出,虛實衝突會使消費者混淆,業者必須盡量降低兩種通路的一致性,建議可以在產品規格與售價上進行調整。


然而,隨著科技技術、社群與行動載具普及,「虛」不再只有一種玩法,無論是IKEA所推出的擴增實境APP型錄、Wal-Mart以NFC技術提供商場優惠訊息,甚至是以消費者為主的購物社群 3 Other Things,都讓虛實整合走向對傳統零售商更有利的O2O(Online To Offline)。不過,實體零售業者必須先了解自己與目標消費群眾,別盲目跨足虛擬通路,否則將徒勞無功。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