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本報訊
各界矚目的2013兩岸電子商務產業交流及合作會議,13日於台北圓山飯店順利閉幕,吸引超過500名兩岸產業人士與會,會中就兩岸電子商務產業投資障礙等,達成多項共識,同時也促成兩岸企業與相關行業組織簽屬13份合作意向書。而線上內容供應商(ICP)的台資持股比例則可達55%,並於大陸福建試點。
兩岸電子商務產業搭橋大會今年邁入第5屆,此次陸方來訪人數創下歷年新高,總計123名陸方電商企業高層與相關部門負責人親自出席會議,台灣方面更超過300名業界人士,與會人數規模創歷屆之最,讓兩岸業界人士能面對面交流分享,藉以強化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同時也為解決跨境障礙議題進行協商。
兩岸跨境合作發揮互補影響 陸企籲調整心態後再上
兩岸間電子商務的藩籬已逐漸消彌,面對兩地不同的生態環境,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認為,台灣人口少,相對的市場規模也較小,反觀大陸市場具有大平台的特性,台灣的優勢能在這平台上達到觸媒的效果。
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進一步指出,兩岸基因不同,優勢也不盡相同,大陸具有很大的消費者基礎,台灣則熟悉於小市場的精耕,優勢在於安全、新任、注重生活經驗,同時也融入異質文化的交流,除了熟悉大陸、美國和日本的文化外,台灣還有很多新移民,因此對東南亞文化也不陌生,可幫助大陸品牌更加全球化。
除了台灣電商業者對兩岸環境的觀察外,大陸業者也有所回應。大樸網創辦人王治全指出,目前大陸消費型態正在升級,且更具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崛起,為電商產業帶來一波全新機會,而台灣能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將設計作品與人才引進大陸。購物社群網站美麗說創辦人徐易容表示,由於台灣消費者升級較快,台灣的商品比起大陸更具影響力,能藉以預測該產業的未來發展。
此外,王治全也建議台灣業者若要進軍大陸市場,一定要調整好心態,無論是傾聽當地市場的聲音,或是了解競爭對手,面對大陸小團隊的電商公司,如果以正規的競爭策略較勁,台灣業者是不容易脫穎而出的。派代網總裁邢孔育也提醒,大中華架構是個洪流,台灣業者如果拒之門外,其他國家的業者是會接受的,台灣業者應具備更開放的心態。
ICP台資可持股55% 促成13份合作意向書
在跨境障礙議題部份,在電子商務的部分陸方同意ICP經營許可證台資持股比例可達55%,且本次會議就未來施行細節已有初步合作共識。原先外界可望持股比例能高達67%,對此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游瑞德表示,我方還未通過服貿協議,因此也不需向陸方提出ICP持股比例變動。
另一項成果則是促成兩岸簽署13份合作意向書,除了企業間的兩岸合作,以及強化商機媒合交流外,資策會教研所、中央大學與福建師範大學簽屬了一份三方合作意向書,未來將針對電子商務、雲端計算等加強交流互動,並啟動人才培訓計畫。至於兩岸所關心的快速通關、品質檢驗等問題,皆已獲得共識,未來將擴大溝通部會與層級,讓兩岸電商產業能更緊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