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網相聯 智能啟動新家園

記者/吳怡錚


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結,隨處可及的網絡就此展開,物聯網帶動的全球浪潮及應用前景,未來將深入你我的生活中。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藉由嵌入微型感應晶片,使物體智能化,這個物體就會開口說話,輔以無線網路技術,人們即可和物體溝通。



從手錶、鑰匙、冰箱,到汽車、建築物等,只要結合「智能化」的概念,人們便可與物體對話,物與物之間也能交流,電影情節中的未來科技,如今離現實生活不遠矣。透過瞳孔掃瞄技術,毋須身分證也能檢驗身分;欲使用儲存在電腦裡的資料,也只要跟電腦說說話,它會自動運作。諸如此類的想像情節,現今藉由網際網路、雲端運算和感應器來實行管理、識別、搜尋甚或監控的功能。


互聯網技術  廣受各國青睞


物聯網的產業體系可分為感知層(可感測的終端裝置)、網路層(通訊網路、資料庫處理)和應用層(農業、智慧建築、環境監控),每一層面的產業合作皆可帶來龐大商機且推動國家經濟成長,同時顧及社會福利,目前聲勢看漲。歐洲、美國、日本、大陸和南韓等國,皆已著手進行此項技術。歐盟率先制定物聯網行動方案,祭出確保物聯網可信度、接受度和安全性的戰略。



日本的國家政策從e-Japan演變為u-Japan,再進化到i-Japan,逐步朝向無所不在的網路社會邁進,目的為設置更完善的寬頻建設;韓國則致力打造「資訊通信融合」的一流ICT強國,達到4S Korea-安全(Safe)、聰慧(Smart)、強大(Strong)、永續(Sustainable)。中國則將物聯網列入重要領域的發展項目中,從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也可看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示範,例如:電子門票、智慧電網等應用。


互聯網政策  台灣蓄勢待發


台灣的物聯網發展環境,除了良好的通訊基礎和產業鏈,終端設備廠商的製造能力也有其水準,物聯網的應用情境初步成形。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指出,目前陸續投入的計畫有M-Taiwan計畫、i-Taiwan計畫和u-Taiwan計畫等,未來會連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網通設備等六大新興產業,以及雲端運算、智慧綠建築等四大智慧產業。



台灣已有不少產業政策在推行物聯網的應用技術,資通產業更是積極深耕物聯網這塊田地,例如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和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現有的服務中,有些都是物聯網應用的實現,包含iEN智慧節能服務、ITS計程車定點轎車系統、千里眼等。不過,物聯網現階段仍屬萌芽期,要真正實現萬物皆可通過網路聯繫的情境,至少要等到2020年之後。



此外,由於中國是最受矚目的物聯網市場,我國的通訊科技實力,加上應用服務優勢,再搭配中國的市場內銷和廣大國際市場,可為我國資通產業帶來另一波成長契機。但物聯網的成功與否,仍有賴於公部門的決策魄力和協助,才能將國家的物聯網產業順勢發展起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