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道具具現化 3D影印機走入民間

記者/張萱


近來3D電影「阿凡達」、「鐵達尼號」都擁有亮眼的票房,從日本引進的3D立體幻視藝術展更是日日爆滿。由此可知3D的趨勢銳不可檔。將2D的東西3D化不稀奇,但你聽過「3D影印」嗎?


3D影印機(3D Printer)就跟一般辦公室常見的影印機一模一樣,只不過被複製的對象是立體實物!這項技術其實早在25年前就問世了,只是大多做為工業用途,現在更進一步推廣至更生活化的用品,讓一般消費者也能受益。


3D影印機的原理跟2D一樣,利用掃描確認物品的形狀與構造,掃描之後將特殊塑料一層層堆砌成要複製的物品。3D影印技術的應用非常廣,只要有設計圖和適當的材料,就能完整重現想複製的東西,最誇張的是連房子都能複製,而且完成速度快得很不真實。一般房屋的建造週期是以年來計算,但利用3D影印技術居然只要20小時就能完成。


3D影印技術也成了有錢人的新寵,日本東京一家診所將3D複印技術用於尚未出世的胎兒,複製出來的胎兒仿照在子宮內的模樣,被包覆在樹脂內,像禮品店常見的水晶球一般。這個「立體超音波照片」要價約四萬元台幣。在英國可以用台幣5000元委託製作客製化的布偶,從五官、造型、服裝到配件 全都依照顧客的要求。另外在日本原宿你也可以花約台幣一萬一千元在「立體快照亭」拍出一尊自己的分身公仔,就像迷你哆啦那樣。


有了3D影印技術後,很多現有的工商業生態與觀念思維都將被大大顛覆。家庭式3D影印機讓每個家庭彷彿都成了小型工廠,製造物品並不一定非得到工廠開模,這使得原本大型工廠的產能將被解放。另外這也讓人人都得已成為設計師,即使不去設計學院也能在家發揮創造力。

每項新科技的發明總是會伴隨些許負面的問題或漏洞。例如要完全讓機器取代手工仍有可議之處,用3D技術印出來的衣服可能會有無法合身、質地粗糙等問題。另外也牽涉到著作權,在無法可管的情況下,任何人只要擁有3D圖就能產製出跟名牌包一模一樣的款式,差別只在那塊LOGO。更嚴重的副作用是利用這種技術複製危險或違禁品。未來只要在網路上下載3D稿、不須持有執照便能輕易擁有槍枝,這種複製槍枝成本比一般的便宜不少,極有可能成為有心人用來作案的免洗品,對社會秩序與安全都是一大威脅。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