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生財有道 臉書廣告最吸睛

記者/張筱笛


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成為「低頭族」一員,走路或坐車時,經常使用手機打發時間,並花費許多時間確認臉書訊息,深怕錯過任何一則通知。近來廣告主逐漸重視這塊市場,臉書方面也積極優化廣告價值,推出新式廣告系統,透過整合線上與線下瀏覽記錄,更精準地投置廣告訊息。


利用瀏覽記錄 訊息與廣告更加精確


2008年6月臉書進入台灣市場,開創前所未有的網路社群熱潮,根據今年1月的統計資料,臉書用戶數已經超過1300萬人,其中近900萬人透過行動裝置瀏覽臉書。用戶藉由行動裝置,得以隨時隨地掌握朋友動態,分享生活心情,臉書不僅是社群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臉書能夠擊敗眾家對手脫穎而出,最大關鍵在於篩選訊息的機制。臉書運用Edge演算法,依據用戶的瀏覽記錄,將來自用戶朋友、社團與粉絲頁的動態訊息,計算出排序積分(EdgeRank),過濾數以千計的每日動態,優先呈現用戶可能最感興趣的訊息,幫助用戶在短時間內瀏覽最切身相關的訊息。


瀏覽記錄除了用於篩選用戶訊息,臉書也藉此進行廣告投放。名為Facebook Exchange的精準廣告系統,透過追蹤用戶的瀏覽記錄,在臉書右側頁面發佈相關廣告。近期臉書將此廣告系統與動態消息整合,因此除了原有的右側廣告外,用戶的動態訊息也置入廣告訊息。


線上線下皆透明 隱私疑慮高漲


不僅掌握用戶的線上資訊,臉書近日推出新的廣告工具,幫助廣告主針對線下購買歷史,直接瞄準臉書用戶,更準確地投置廣告。目前臉書將已知的用戶記錄與第三方數據營銷公司的數據進行整合,這些數據包含用戶曾造訪的網頁與購買記錄,廣告主得以據此追蹤消費行為,並於用戶的所在地發布目標廣告。


藉由整合線上與線下記錄,臉書將瀏覽記錄地運用地淋漓盡致,雖帶來龐大商機,然而對用戶來說卻是福禍難料。雖然精準廣告得以讓用戶接收到最感興趣的廣告內容,不過卻可能干擾瀏覽品質,更重要的是,用戶資料被層層剝削,令人質疑隱私安全。因此,臉書如何在廣告收益與用戶權益之間拿捏分寸,成為一大課題,未來政策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