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生財有道 掌握原則創商機

記者/葉閔宏


低頭趨勢持續發燒,正式宣告「微」時代的到來,而其重要特色就是縮短內容更新的時間,行動裝置加上社群網路,所有零碎的時間都被運用得淋漓盡致。同時,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也預估,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成長22.5%,產值高達542億美元,因此如何利用消費者的小時間,創造出大商機,正考驗著所有廣告商。


有鑑於載具普及化,行動廣告的影響力逐漸抬頭,無論是LINE所發展的貼圖經濟學,或Facebook的精準廣告設置,都是提供廣告商投入行動廣告的管道。此外,電信業者也嗅到這塊大餅,中華電信稍早推出App行動廣告推播服務,以文字、影像、音樂等各式內容,跨足AndroidiOS等不同行動平台,並加入LBS的概念,瞄準行動廣告市場商機。 


手機廣告當道 3力讓行銷更給利


多數消費者都是受手機廣告的誘發,而有更進一步的購買行為,根據IAB研究調查顯示,4成消費者希望能透過點擊手機廣告,獲取更廣泛的品牌及商品資訊。 由此可見,手機廣告能促使消費者更便於獲取商品資訊、享受服務,也能為品牌提高曝光率,進而帶動消費。


如何在強調便利、快速的低頭經濟中脫穎而出,廣告商必須掌握三大關鍵:精簡、片段、分享,方能使廣告內容達到吸睛與討論的目的。在任何訊息都講求「微」的現在,短篇文字、短篇影音都是重點所在,能在零碎時間內掌握重點訊息,把握消費者的小關鍵,才能為企業主帶來龐大商機。然而,社群的串聯也不能小覷,藉由人與人、群與群間的分享,讓訊息能被廣布,更是行動時代必須掌握的力量。


提高廣告觸達 挑選對的時間才有效


廣告商握有一支好的行動廣告,卻沒有對的時機讓消費者看見,也是徒然。因此必須進一步思考,消費者什麼時間才會看到廣告呢?ABI Research在2012年針對智慧型手機用戶的社群行為停駐點作分析,發現在等待空檔、晚上睡前,以及早上起床三大關鍵時點,是使用者在社群網路中,停留時間較長的時刻。


挑對廣告露出時段,確實能讓行銷事半功倍,因此了解消費者對行動裝置的使用行為,配合恰當的時間點,行動廣告便能大大提升效果。IBM分析發現,利用手機購物的消費者除了會參與各種促銷活動外,還會積極和親友討論,代表行動廣告釋出的訊息,確實能夠影響消費者。


根據臺北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MA)統計,2013年國內行動廣告規模將成長1倍達13.3億元。在蓬勃發展之際,也出現許多假借行動購物之名,行盜取個資之實的App,雖然各大信用卡公司針對各平台研發安全支付機制,但礙於軟體系統無法統一,研發速度遠不及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因此消費者在享受行動購物的便利時,也必須多加留意,學會自保。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