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網購交易風險 消基會籲賣家實名認證

記者/葉閔宏


最近你在Facebook中的社團數是否有增加的狀況?絕大多數都是網路購物性質的社團,可見網購已滲透社群,交易過程也因此顯得複雜,根據統計2012年網路詐騙事件高達2245件,為防範交易所帶來的糾紛與詐騙,消基會盼政府要求網購平台業者建立「賣家實名認證」,以保護消費者權益。


由於網路交易模式差異,所適用的法規也有所不同。以企業主與消費者間的B2C型態,是企業體對一般消費者,因此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另一則是買賣雙方皆為私人身分,網路交易即為兩人間的契約,屬民法規範而非消保法。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指出,由於政府缺乏區分B2C或C2C賣家,加上帳號未採實名認證,消費者缺乏保障,進而使糾紛、詐騙比例偏高。


即使沒有官方強制規範,仍有網購業者提供賣家認證服務。Yahoo!奇摩拍賣便是一例,賣家可藉由自然人憑證、銀行帳戶或信用卡進一步認證,通過平台認證後變為安心賣家,除可提供消費者安心的交易環境,也能降低產生交易糾紛的風險。不過,消基會認為業者自發性的制度下,缺乏強制性與公信力,因此呼籲政府應正視實名認證制度,使線上交易環境更為安全。


實名認證制度看似完美,但全球第一個實施網路實名認證的南韓,卻正討論是否廢除,原因在於個資問題遭竊嚴重,因此台灣在討論實名認證的同時,也應積極尋求完整配套,讓制度上路前能先確保個資安全。而網拍平台業者架設時,更應格外留意防堵駭客的技術,以防個資外洩的危機發生,雙管齊下更能達成安全交易的目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