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o了沒 浪潮退去找新路

記者/許世融


2010年大行其道,成為科技業顯學的SoLoMo理論,主張社交化(Social)、本土化(Local)、行動化(Mobile)是未來科技創投的趨勢,在市場沸騰一時。不過,隨著FacebookGrouponZynga等科技業者股票上市相繼失利,SoLoMo的光環也逐漸消褪,不再被視為科技業的明日之星,科技創投業者只得改變策略因應。


華爾街日報報導,自Facebook、Groupon、Zynga等該領域指標性企業上市慘遭滑鐵盧後,SoLoMo相關產業的網路創投業者紛紛調整其策略,暫緩上市計畫,前景也變得更不確定。甚至有的網路公司已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社交圖片應用軟體Color去年才獲得4100萬美元投資,但好景不常,Color迅速衰退,並宣布去年12月31日後將終止軟體服務。華爾街日報便採訪了三家搭上SoLoMo風潮的網路創投公司,整理這些企業如何面對SoLoMo退燒後帶來的難題。


搭Facebook衝流量 Viddy後台追不上用戶數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Viddy,該企業推出的同名軟體,讓使用者可以在iPhone剪輯影片。後來,Viddy與Facebook合作,使用者可將剪輯後的影片分享到社群網站,Facebook為數眾多的使用者立刻為Viddy的流量帶來顯著成長,短短一到五月間,Viddy用戶量就從6萬人暴漲至3110萬。


同時,Facebook大動作收購照片分享軟體Instagram,促使市場投資者開始尋找類似的應用,Viddy也被許多投資資金淹沒,被期許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去年5月,Viddy便宣布融資已達3000萬美元,公司市值估計達3.7億美元。不過Viddy的後台技術卻趕不上用戶數量的暴增,讓Viddy運行速度變慢、時常當機,導致去年7月後,Viddy活躍用戶量開始驟減,到11月時,僅剩65萬。


Viddy成也SoLoMo,敗也SoLoMo,不過,Viddy表示,因為SoLoMo帶來的資金仍足夠Viddy撐下去,Viddy目前正努力改善後台技術,期許有一天能東山再起。


擺脫Groupon拖累 Livingsocial發展特色團購


團購網過去幾年提供消費者當地商家的優惠,引發團購熱潮。Livingsocial與對手Groupon同時搭上網路團購熱潮,因此得到市場的重視熱捧,獲得滿滿資金的Livingsocial原本也想隨Groupon之路在美國上市,不過Groupon於2011年11月在美上市後,由於團購的商業模式仍備受質疑,導致Groupon一路走低,連帶也使Livesocial暫緩上市計畫。


Livingsocial投資者Jeremy Liew表示,當Livingsocial唯一被拿來相提並論的對象只有Groupon時,Groupon市值降低必定也影響Livingsocial的市值。目前,Livingsocial嘗試發展出不同於Groupon的特色,如推出食物訂購與有明星參與的烹飪課程。


走不同於Zynga的路 Kabam建立特色


當年靠著Facebook上的社交遊戲爆紅的遊戲公司Zynga,讓市場湧向社群網站社交遊戲這塊大餅,但Zynga公開上市後表現不如預期,陷入虧損,讓社交遊戲開發商Kabam認清,要走一條不同於Zynga的路。


當年受惠於Zynga帶來的刺激,Kabam也獲得不少資金挹注,但Zynga上市失利後,加上Facebook與iPhone等新平台的成長週期已過,讓社交遊戲熱潮漸漸退去,其他社交遊戲開發商必須更努力與Zynga建立差異性,才有機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當初Zynga商業模式為人質疑的即是過度依賴Facebook作為平台,但Kabam表示,目前僅30%營收來自Facebook,剩餘部分來自其他合作網站與iPhone等行動裝置,主要收入來自虛擬商品銷售,包括遊戲道具和改善遊戲體驗的虛擬裝備。Kabam的種種嘗試也讓它去年比前年成長60%,與Zynga的成長趨緩互別苗頭。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