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與國際大廠Intel合作 共同迎向3D IC時代

記者/劉馨文

科技日新月異,為了滿足更多的資料傳輸需求,未來晶片將朝更輕巧、更快速、更省電的方向發展,因此3DIC成為半導體業共同推動的目標。近日世界大廠英特爾技術長瑞特納宣布,將與台灣工研院攜手研發3DIC,雖然此技術已經箭在弦上,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但台灣半導體產業猶如看見晨星,抱以相當大的期望。


 3DIC概念源於PoP(堆疊式封裝層疊)技術,經過3D堆疊處理的記憶體單晶片,頻寬將可增加15%、而功耗能省去70%,可以大幅改善電源及效能。另外,此技術可應用的領域極廣商機無限,不僅可適用在汽車電子、醫療等客製化市場,同時也可用於大量生產的手機、HDTV等新世代商品上,因此3DIC已是各半導體大廠未來競爭的新版圖。


 此次英特爾與工研院的合作,計畫創造出超低耗電的實驗性陣列記憶體 (experimental memory array) 可大幅推升3D堆疊與系統最佳化的發展。此項技術將可提升電池續航力、更快地整合行動資料、透過更高解析度帶來更好的繪圖功能、以及更優異的行動使用體驗。


 3DIC可受惠於許多產業,此外這項技術的誕生,也將帶動電子產業文明進一步演化,但這項技術仍舊處於開發階段且難度極高,良率尚未達到量產規模,同時加工成本偏高,技術也不易標準化,如何有效將此技術商業化進行量產,是未來各半導體製造業者要面臨的一大考驗。同時這項合作也將協助台灣晶圓產業因應未來挑戰,對記憶體產業和高階應用處理器發展也會帶來重大影響。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