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容容
從分享演藝實況、與選民聊政策、彩妝穿搭教學,到新品上架,隨著社群網絡強大快速的資訊傳達能力,無論是藝人、政治人物、部落客,或者商家品牌,都會利用這個沒有界限的平台,讓網友們更加了解他們。即使不是由本人或官方經營,粉絲團對於想了解更多的人來說,絕對是個獲取資訊和交換意見的好平台。
消費營利粉絲團 網友謹慎做決定
除了以往常見的網路拍賣網站,現在許多賣家喜歡藉由社群平台來銷售,網友和商家的關係更像是朋友,粉絲專頁上的消費者評論內容可以提高粉絲去實體店面觀看商品的意願。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ingSherpa調查表示,大多數人加入網路品牌粉絲團的首要原因,是想要獲得特賣品和特價的資訊,其次則是想了解新產品、特色或服務。
除了正當經營,負面案例也有不肖人士成立粉絲團,以免費瀏覽色情圖片為賣點引誘網友加盟色情網站,每月從中獲利百萬元,美國臉書總公司不堪淪為色情網站宣傳工具,跨海來台向刑事局報案,全案於今年四月偵破。社群網站作為聯繫朋友、交流資訊的開放平台,惡意訊息的散布防不勝防,網路使用者在加入會員或是出手買賣之前,應該自行判斷訊息真偽,以免受騙。
主動分享恐觸法 按讚時機要拿捏
不僅被動接受資訊要當心,網友在散播二手消息時也應注意是否觸法。以近期李宗瑞事件為例,雖然檢警已部署監看各大網站防止網友公開淫照載點,但仍有人成立相關粉絲團,揚言粉絲人數夠高就要公開受害女星的照片,為此台北地檢署呼籲民眾勿公開散布或跪求擋案,因為這樣妨害風化的行為,依照《刑法》散布猥褻物品罪,最重可處二年徒刑。
在臉書發布的每則訊息旁邊都有「讚」的按鈕,然而按讚的心態也可能造成誤會。日前在「我是中壢人」粉絲團上有一篇車禍死亡消息,訊息一發布竟得到七百多個讚,這也引起網友質疑案讚是表示「死得好」?也有網友好心提醒:「這樣按讚不好吧,請大家看好再按」。其實網路上也不乏民眾按讚挨告的案例,「讚」的定義究竟是「閱」還是表示「我認同」,網友應該要視文章內容謹慎按讚。
有些網友更認為訊息只能按讚,不客觀、也不人性化,甚至在去年發起連署,要求臉書設立「爛」、「噓」按鈕,讓使用者有更多選擇來表達自己想法。但目前還未被臉書採納,因此類似「反媒體巨獸聯盟」、「反鐘明軒粉絲團」的反對社團層出不窮。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若真的設立「爛」按鈕,可能會製造更多爭吵和混亂,建議使用者不認同就不要按讚,甚至也可以收回讚來表達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