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clock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在瀏覽的網路的習慣也正一點一滴的在改變中。過去大多透過電腦去瀏覽網路的行為,也正因為智慧型手機的誕生以及漸漸普及,進而侵蝕掉透過電腦瀏覽網站的人口。
也正因為如此,網路的廣告經營模式也開始受到了挑戰,消費者進而轉移到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這也是近來Facebook最受人質疑的一個問題,因為現階段Facebook的廣告商業模式僅存在於電腦版的,手機版的Facebook尚無存在任何的商業模式,其中,當消費者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用習慣也開始從電腦轉移到智慧型手機後,電腦版上的廣告,也就沒有人點擊,甚至也沒有人觀看,自然而然,就讓人對於Facebook的前景堪慮。
Facebook只是個借鏡,只是早於大家碰到這樣的問題,其實,在網路的世界下,任何存在於網路的網站公司,其實也都正面臨到這樣的挑戰,更包括所謂的為了網路行銷所做的活動網站,只要是任何存在於網路世界下的產物,都確實受到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影響,應該要能深刻的感受到,消費者正逐漸一直往行動上網靠攏。
當然,透過智慧型手機確實也能夠瀏覽網站,只是手機版的頁面呈現方式和電腦版的畢竟也有很大的不同,在電腦版上的商業模式,基本上,是完全沒有辦法能夠直接複製到手機頁面上的。當然,你同樣能夠看見,在手機版的頁面上,仍是有相關的廣告版位去吸引你去點擊,只是試問一下,以你自己而言,又真的點過這樣的手機廣告幾次呢?
根據資策會FIND針對我國截至2011年底上網人口的調查,經常性上網人口約是1,097萬人,和2010年同期的1,079萬人,僅成長1.67%。你再去細看2011年每個月經常性上網人口的成長數,也幾乎是走近一個平坦幾乎零成長的現象。從調查顯示,我們確實能夠看到目前經常性上網人口確實已達1,097萬人之多,但我所看到的危機是經常性上網的人口已經走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再成長的空間,基本上也就相當有限。
然而,這樣的經常性上網人口,在成長相對走疲的狀況下,是不是有可能在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後,因為行動上網消費者的增加,進而去侵蝕到經常性上網人口,而導致開始有衰退的現象,這其實是能夠被預期的。
這樣的趨勢改變,除了嚴重影響所謂的網路廣告市場之外,也確實影響了網站的到訪率。過去的網站商業模式開始受到了挑戰,新的行動商業模式不只你我在思考,Facebook也正在試圖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