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緯倫
上次提到一個理想的訂餐系統,服務過程衛星定位使用者位置,接著搜尋附近的商家,點選餐點與數量,之後店家收到訂單,回復完成所需時間,等使用者漫步至店家,即可立即取餐,甚至不用掏錢付,因為消費金額會隨每手機帳單寄給使用者。
這幾年因為網路普及,以及行動載具興起,加上衛星地位,使得訂餐(外帶)這件事情,不再是傳統的電話訂購方式,更走向快捷更省人力的資訊服務模式。檢閱數個訂餐系統,無論網頁版或者APP,在訂餐方面都有著不錯設計。如介面設計單純,讓使用者知道該怎麼「下一步」;餐點不只有名稱,還有圖片,有圖有真相。
細看這些訂餐系統內的店家,多半只提供商家資訊,只有少數有線上訂餐服務。訂餐時也需自選自填商家的搜尋範圍(自選位在哪一區),而非衛星定位。付款仍舊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來想一些問題發生的原因。為什麼多半商家只有資訊,而只有少數商家配合線上訂餐?畢竟商家置線上系統,除了一筆裝置設備費,還要有人會使用與熟悉這套軟體,這都是教育訓連成本。餐飲店不一定是高利潤,不一定能支付這麼多龐大費用。
那為什麼不使用衛星定位呢?一來許多使用者要訂餐的店家不在附近,二來桌機也不適合衛星定位,三來實際測試Google Map,所顯示的位置有時會與實際地址不同。
至於付款方式涉及金流,除非對金流資非常安心,否則訂個餐點又不是幾千幾萬塊的大筆數字,一般人寧願自掏腰包,不喜歡填寫一堆信用卡資料,最後這套系統被駭了,或系統業者暗留用信用卡資訊,結果使用者為求方便而賠大錢。
還有提醒一件事情,行動裝置APP終究與網頁不同,網頁可以擺放所有資料,但是行動裝置螢幕小,人的指頭又大,很容易按錯,所以資訊不宜過多。請試著思考一下,當拿著行動裝置要訂杯飲料,只要知道什麼相關內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