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行不行 經營危機問題多

記者/陳怡如

用戶數逼近十億大關的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公開上市後,叫好卻不叫座,近日來一路跌破掛牌價,讓外界猜不透原因,被視為是網路社群產業的經營危機,如何取得有效的長期營利模式,各界關注。

早半公開上市 哄抬股價過高


歸納問題,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專欄作家 Howard Gold 指出,早在臉書正式上市前,臉書員工就可透過SecondMarket、SharesPost等交易平台買賣股票,讓內部投資人可搶在掛牌前提早買進,半公開上市的型態也讓臉書股價被大幅炒高,過度哄抬的結果,就是外界投資人不願買單。


通用汽車撤廣告 問題浮現


一直以來臉書的營利模式,都被外界詬病,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在掛牌前一周,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向臉書退掉所有廣告,並發表在臉書刊登廣告效益不大的宣言,引起一連串廠商跟進,紛紛重新檢視臉書的廣告效益。即便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不斷強調,2012年第一季廣告收入高達8.72億美元,仍不敵通用汽車撤資廣告預算1000萬美元的衝擊。


併購與手機事業的不確定性


臉書近兩年擴展版圖的野心越來越大,陸續買下Instagram、AOL專利、Karma等,為臉書內容增加更多發展性。不過在大量併購新事業的同時,祖克柏有心開發臉書手機的意圖,引起外界兩極化反應。正面觀點是臉書若無自己的手機平台,終究只是手機中的應用程式;但臉書毫無手機生產經驗,怎麼克服龐大研發成本和風險,彌補網路事業與手機研發的銜接,亦是外界最不看好的原因。


對臉書來說,上市後開創的嶄新格局,與上述經營問題的浮現,都需當機處理。臉書該如何運用近十億用戶數的資產,與公開上市後優於競爭對手的集資能力,來解決經營問題,化危機為轉機,成功作為新競爭者的進入障礙,再一次顛覆傳統網路產業,掀起社群網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