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婉珊
社群網站的龍頭臉書(Facebook)5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前的聲勢浩大,市場原本紛紛看好其未來發展性,但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掛牌交易至今臉書股價「跌跌不休」,讓銀行專家的眼鏡碎了一地,投資人的臉上更是慘綠無比,氣壞的散戶更謔稱臉書為「臉彈」(Face Bomb)、「敗書」(Fail Book)。投資作家Dominic Basulto在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臉書可能是網路世紀最後一場超級上市案,但臉書使用者已由電腦移轉至手機,臉書的手機版卻沒有廣告,38美元的掛牌價顯然高估了臉書的獲利性。
上市前的看好根據富比士的報導指出,里昂證券亞太市場 (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 分析師James Lee在臉書上市前,提出分析報告表示,臉書正化身為網路的結締組織,連結人們的社交、興趣和知識內容。他們預期用戶的瀏覽時間都會持續增加,臉書可為廣告客戶提供個人化行銷,創造龐大商機。他更認為臉書的搜尋服務會轉向付費,估計臉書的廣告營收可能增長兩倍至100億美元。臉書上市前更是動作不斷,以10億美元的天價併購了照片分享程式Instagram。
Instagram在iOS及Android行動平台上共擁有3000萬名會員,用戶每天可上傳高達500萬張照片,收購這個照片共享的社群平台,可以直接讓臉書切入對軟體黏著度極高的社群成員,這展現出其對於行動上網市場的野心,透過Instagram吸引更多手機上網用戶,並在瀏覽時掏出錢包。
臉書廣告效益知多少?
在IPO之前,各大企業的行銷人員紛紛對這個廣告平台趨之若鶩,但臉書的廣告效益真的如行銷人員所預期的大嗎?或許有一些人並不認為。根據富比士報導,通用汽車日前撤銷臉書廣告,這背後顯示的意義是,領導品牌認為臉書是缺乏廣告效益的。意即廣告主無法確認他們在臉書上付出的廣告費用,是可以回饋到銷售額上的。網路行銷公司總裁 Kurt Abrahamson 也表示,用戶在臉書上做什麼,與廣告主希望他們做什麼中間仍有很大的歧異。另外臉書是否利用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吸引廣告主以獲利,這類隱私權的議題也一直被爭論著。究竟臉書能否成為品牌的廣告綠洲,後續仍有待觀察。
專業人士的正反意見並陳,臉書未來的發展或許不如想像中的順遂。臉書的營收與用戶息息相關,如何掌握用戶正大量轉移至手機的龐大商機與為廣告主創造實質效益,將決定臉書未來的命運。至少現在對市場投資人來說,他們決定再觀望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