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舒珊
上月在美國上市的Facebook,成為首次上市估值最高的美國科技公司,以1000億美元的估值,超越Google 2004年的230億美元。雖然臉書上市後,下跌的股價令許多股迷失望,但在投資說明會中,執行長祖克柏發表將以「行動應用」為發展核心,仍然引起市場的熱烈討論,更加期待Facebook的後續發展。
電子商務行不行 拓展收益模式
過去兩年,Facebook陸續收購超過20家公司,雖然鮮少對外透露公司的發展計畫,但由一系列的收購舉動,也透露出Facebook對特定領域的興趣,可以作為未來改變策略,或推出新功能的線索。由最近收購行動服務業者Tagtile可看出,Facebook未來可能朝電子商務發展,以拓展新收益模式。
雖然Facebook有龐大的會員數,但許多用戶僅將其作為社交平台,並非網路購物的選擇,但新創企業BeachMint和Fab.com,在臉書上推出購物應用、二手拍賣等活動,獨特的業務模式獲得許多機構的投資。目前,臉書主要收益來源是網路廣告,但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可能由商家獲利的產品中抽成。
競爭行不行 龍頭保衛戰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指出,Facebook去年第三季的網路廣告量,已成長至15%,超越占了10%的Google。雖然Facebook與Google的主要業務不同,但去年6月上線的社交服務Google+,與臉書有許多相似之處,且Google+獨特的視頻群聊功能,使得臉書不得不正視Google帶來的挑戰。
微軟在上月也發佈社群網路So.cl,但微軟表示,So.cl的性質屬於開放性搜尋工具,針對年輕族群設計,提供同儕資訊分享的功能,並開放用戶以Facebook帳號登入。So.cl除了可分享與回應之外,還增加了文件格式(RIFF)資源交換,增加同儕之間相互激盪學習的新模式。
挑戰行不行 未來正要開始
華爾街日報指出,Facebook將面臨的潛在危機,其中一項是用戶增長,在北美與歐洲的許多地區,臉書的月度活躍用戶增長開始放緩,這些地區的用戶占去年第四季活躍數的一半。因此,面對未來發展定位的難題,以及競爭對手的環伺,顯示Facebook的挑戰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