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時代 打造媒體新寵兒

記者/陳舒珊

隨著行動科技及播放平臺多元化發展的催化下,新媒體的影音作品逐漸轉型,微型影片縮短文本與製作成本,朝向符合微型時代「快、狠、準」的內容型態,國內外的廣告商也開始依循此模式,以說故事的手法吸引閱聽眾目光,開啟微電影(Micro film)行銷的新頁。


微時代 微時休閒愛分享


顛覆傳統電影大製作與大成本的概念,微電影的特色在於微縮型劇本、3到5分鐘的微時片長、數週的微期製作以及相對於傳統電影的微投資成本,並藉由網路、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新型媒體載具來散播,適合在較短的休閒或行動狀態收看。


訴求隨時隨地下載播放,符合Web 3.0病毒式口碑擴散的特性,讓微電影的普及程度超越傳統電影,也推翻了被動收看的傳統電視廣告,加上短而有力的故事渲染力,提升觀眾主動接收資訊的意願,搭配新興社群媒體的傳播與分享,讓微電影在短時間之內成為微型時代的新寵兒。


微時代 是電影還是廣告


微電影雖然本質上是電影短片,但在菁英製作與素人電影跨界創作的趨勢下,擊破了許多傳統的界限,讓更多人能夠透過畫面展現才能。此外,為了在短時間吸引觀眾目光,微電影在情感的鋪陳上必須更為精準,因此許多新生代導演將拍攝微電影視為挑戰,並做為進軍大銀幕的跳板。


不僅以具備話題性的故事內容吸引點閱率,微電影的出現,也為廣告業帶來了新意。近年來,閱聽眾媒體使用習慣改變,許多廣告主轉為投資拍攝微電影,透過情節編排與畫面呈現的巧思,將品牌核心訊息傳遞給觀眾,並試圖反轉置入性行銷的負面形象。


微時代 強調內容才為王

新媒體百家爭鳴競爭下,微電影成為備受矚目的影視生力軍,在平台多元化的發展中,更突顯出內容製作的重要性。相較於傳統媒體,目前微電影的營收模式,還是仰賴廣告主的力量,並追求置入作品的高點閱量,隨著微電影的發展,未來媒體平台不排除嘗試付費觀看的模式,營造更健全的產業環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