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網路廣告 Google動作頻頻

記者/唐婉珊


現今掌握消費力18~34歲的千禧世代,他們跟著電腦一起成長,見證了網路發展的過程。科技的使用,使他們跟前個世代產生區隔,使用網路接觸資訊如同家常便飯,因此他們對社群網路和網路廣告等新型態的媒體的接受度都特別高。美國Harris Interactive調查公司曾經做過一項民調,發現有78%的美國千禧世代網友會使用社群媒體,但55歲以上的人卻只有43%為使用者。研究公司Experian Simmons的資料也顯示,千禧世代點擊各種網路廣告的頻率較高,所抱持的廣告態度也較整體人口的態度正向,因此網路廣告及社群廣告的重要性只會與日俱增。


霸主積極佈局 市場百家爭鳴


Google在網路廣告市場發展已久,例如讓專職部落客口袋不無小補的Google Adsense。許多用戶在網路上閒逛時,會看到網站頁面的旁邊出現Google提供的廣告,這就是Adsense服務,Google會判斷網頁中的文字內容,自動送出相關的廣告來提高點擊率,再根據點擊率支付費用給網站經營者,之後隨著智慧手機發展,也針對手機網頁特性推出手機版AdSense廣告服務。廣告主也可選擇影片模式,AdSense for Video一邊播影片一邊在下方放文字,或是InVideo在影片中間直接插入廣告等,可見Google針對網路廣告市場下足功夫。


其競爭對手Yahoo雖然在2010年關閉Publisher Network廣告業務,也另闢了Chitika為替代方案,該款網路廣告可以和Yahoo的Content MatchSponsored Search廣告相配合。微軟也推出了pubCenter廣告服務力抗兩大龍頭。近年來Facebook興起,用戶量大增,根據去年底市調機構ComScore發表的數據指出Facebook在美國網路顯示廣告市占已提高至15%,超越Google和Yahoo的10%。這些都顯示了網路廣告市場依然是兵家必爭的一塊大餅。


網路廣告新手法?  背景噪音也能紅


當然,Google也沒閒著,在3月底申請了新的專利,這項專利技術是將通話中人的背景噪音進行分析,並判斷環境情節,提供相關的廣告服務。例如,Google從電話背景分析出來是下雨的聲音,就會提供雨傘的廣告。雖然這並非技術性的竊聽個人電話,也沒有其他人在電話線上,但仍讓人感到不安。不過申請專利權並不代表Google一定會使用這項技術,後續發展仍值得關注。



網路廣告真是萬靈丹?


網路廣告的效益評估一直是廣告主所重視的。但多數的廣告主都陷於點擊率的迷思中,而忽略影響點擊率的因素除了創意表現以外,可能還有其它的誘因吸引消費者點選,譬如抽獎、送贈品等等。若廣告本身忽略了品牌宣傳的考量,只想透過創意包裝、贈品來吸引消費者,將使廣告效果受限。因此縝密的規劃廣告形式、考量消費者需求,才是網路行銷的可行之道。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