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倫理報你知 品牌價值競爭力

記者/陳怡君

網際網路的便捷,大量的資訊流動及強大的搜尋功能不僅帶來許多好處,同時也帶來許多隱憂。尤其是當今並未有網路法規的規範之下,網路上的犯罪及權利也更加模糊及難以界定;同時不光只是在網際網路上,各家品牌所創新的產品及技術也是討論的焦點之一。


專利攻防戰 有助新產品開發


前陣子蘋果公司(Apple Inc.)獲得觸控手勢專利的消息引起同業的討論風波,各家使用此技術之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皆相當緊張,因為蘋果不論發動專利戰或開放授權,對市場都會造成巨大衝擊。如果不是蘋果相關系列的企業,想要推出與蘋果相同品質的產品,將會面臨侵權可能或高成本的風險,導致產品推出後也無法發動價格戰爭。


台灣自創品牌宏碁(Acer)表示,專利法為近年來被討論最多,也是需深入研究的法條,近來許多產品及企業都在打專利戰,從正面的角度來看,有助釐清各專利的規範,對新產品未來的開發也有幫助,以避免觸及界線。


品牌價值 未來發展利基點


面對商標、侵權及專利許多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資訊倫理問題,最終仍需回歸至產品本身。台灣從1980年代開始即成功的進入高科技產業市場,以OEM(委託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為最主要的發展模式,卻遲遲無法拓展出屬於台灣的品牌產業。截至目前為止,也只有Acer、ÁsusHTC等科技產品大廠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自有品牌的營運的風險高,政府及市場也不斷的在自有品牌的營運上多有建議及期許,但也因此才更能看出產業的價值所在。根據上述所提及的商標、專利及侵權相關案例及經驗,也是自有品牌在營建及創新之時不得不注意之處,以免觸犯其他產品的智慧財產權。


品牌首要利用核心的技能,傳達清楚且相符的品牌意象,同時與關鍵的合作夥伴進行市場策略的佔領,並有效的結合運銷管道及國外市場。經由這些策略,將品牌價值立定出來,才是台灣產業未來發展的利基點。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