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微網誌 噗浪玩出一片天

記者/鄭薇珊

有別於傳統的部落格(blog),微網誌(Microblog)以每則少於200字的簡短文字攻佔許多人的生活。微網誌是一種讓使用者可以輕鬆發表自己近況,同時與其他人互動的微型部落格。使用者可以透過簡訊、MSN或登入網頁來更新自己的訊息,而每家微網誌都有自己的玩法。特別是噗浪(PLURK),透過滾動式的時間流列表以及「KARMA」數值的累計,為噗浪使用者帶來許多樂趣。

創立於2008年6月的噗浪,成立時間比推特(twitter)還晚了近兩年,噗浪創辦人雲惟彬表示,「許多人將我們與推特進行比較,但我們提供的用戶經驗跟推特完全不同」。相較於推特,噗浪於創立早期即提供多國語系的功能介面,特別是它的中文化介面相當符合台灣人的在地用語,再加上「使用者友善」的直覺性操作方式,使得它在台灣擁有超過百萬的使用人數。

噗浪以其高互動性及黏著性的社群參與式平台著稱,使用者得於以自由彈性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當我們主動「追蹤」他人的噗浪時,該人的訊息才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時間流上。不被不熟識的人打擾,是噗浪的隱密功能設計上的一大強項。噗浪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在真實世界中互動的網路服務,充滿個人化特徵是其特色。

除此之外,特殊的熱度值卡馬(KARMA)設計,讓噗浪使用者與噗浪維持高度的黏著度。只有每天定期上噗浪才能提高卡馬,而高卡馬的使用者能使用更多的表情符號以及圖片插入等功能。過去卡馬值上限為100.00,然而噗浪為了提供以達到滿分的使用者更晉級的挑戰,是故取消了卡馬值上限,但卻讓許多新進使用者失去挑戰滿分之動力,進而降低了其功能的特性。

除此之外,噗浪支援CSS修改網站樣貌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免費套用他人設計好的精美佈景主題,甚至有讓上班族偽裝成EXCEL或WORD視窗的佈景主題;隨著噗浪的持續發燒,許多台灣人甚至自行設計噗浪機器人,包括包括新聞、算命、氣象、點歌,甚至是語言翻譯都一應俱全。噗浪以高度彈性的開放式設計,讓使用者自行協力玩出一片天。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