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雜誌展新局 應增互動與下載速度

記者/劉桂君


2010年蘋果IPad問世,為數位雜誌出版業指引一條道路,重新煥發春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曾出版Vogue等多本名牌雜誌的出版商Conde Nast向媒體表示,Conde Nast遭遇訂閱數不足,令廣告商興趣大減的問題,未來將放慢iPad雜誌的開發進度。在變化多端的數位時代之下,數位雜誌究竟應如何跳脫新瓶裝舊酒的模式,並善用其優勢,將平面雜誌移植置數位內容,乃是欲思考的問題。


強化互動性


隨平板電腦銷售攀升,數位創意內容以更加多元的樣貌呈現而出,被譽為全球30位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創新人─倫敦Innovation創新公司合夥人Juan Senor日前表示,未來的雜誌不但要可讀,還要可觸摸、可發聲且可分享。對照現階段的數位雜誌互動功能,大多停留在Web頁面的連結,或是因過多的觸控操作與多媒體,導致不符合閱讀習慣,顯見仍有大幅度的修正空間。


提高下載速度


相較平面雜誌,隨手可得及翻閱,數位雜誌則必須先下載檔案才可閱讀,而待下載成功的時間,則又端看檔案大小與網路的速度而定。倘若以一期300MB的數位雜誌為例,假設以1MB/s的速度下載,就得需要花費五分鐘。五分鐘的時間,已足使讀者大略翻閱完一本平面雜誌。且數位雜誌所採用的Flash格式的文字與圖片,不但將延長下載時間,同時也無法被現階段的搜尋引擎索引。


改善審查制度


有別於紙本雜誌從印製到上架的過程,數位雜誌的「上架」與否,必須接受通路的審查,間接使數位雜誌無法與紙本雜誌同步發行。以Apple App Store為例,根據Apple提供的數據,其標準審查程序至少一週,倘若適逢許多開發者提交App時,那麼審查時間勢必就會延長,導致真正可下載數位雜誌的時間與紙本上市時間不一致,遂使讀者無法在發行日當天就可下載當期雜誌。更何況將紙本雜誌轉化成數位雜誌,亦需要作業時間進行編輯。


此外,對於小成本經營的數位雜誌來說,內容編輯的人力成本較高,無形之中為電子雜誌內容的良莠不齊,埋下伏筆。不論如何,儘管數位雜誌的發展,隨平板電腦銷售增而後勢看漲,但唯有擬定完善的策略,投注其中的努力才不至於石沉大海。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