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位教育政策 世界各國動起來

記者/洪璿濠


亞馬遜的電子閱讀器Kindle在全球熱銷,開啟了數位閱讀的大門。而今年初剛問世的蘋果iPad,更在北美上市一天就賣破七十萬台,其他國家對這個新寵兒也是抱著期待,讓電子閱讀不在屬於科技迷的小眾媒體,而是漸漸成為閱讀模式的主流。


這樣的潮流下,世界各國的政府也在推動教育科技,開始正視「電子閱讀」的概念應該如何結合現有的技術和產品,打造全新得數位教育環境,「電子書包」這個名詞也就此誕生。而許多教育專家也表示,雲端技術、電子白板及電子書是當前最合適導入數位學習的三大重點科技。


在美國,電子書包最早導入於紐約這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城市。在92%貧窮率的黑人社區實施計畫,透過美國政府補助,以分期付款或租用的方式補助近三萬名學生,而也證實了電子書包的導入確實能夠減少地域或貧富造成的數位落差,也大幅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隨著此案例的成功,企業主也主動投入推動數位學習的角色。微軟在2003到2013年間的「全球學習伙伴計畫」,投資了上億的經費,其中一項就是要建置未來學校,也在2006年替美國賓州政府打造出一所「未來」高中,第一批的學生上課只需攜帶IC卡,而這張IC卡就記錄的所有學校的相關資訊;而這樣的概念也逐漸被許多大學所接納,紛紛推動具特色的未來大學。杜克大學讓每個新鮮人都擁有一台iPod做為學習工具,而史丹佛大學也不遑多讓,與iTunes的結合讓學生能夠隨時上網下載學習。


亞洲的許多國家也逐漸跟上數位學習的腳步。馬來西亞的教育單位從2001年開始即在吉隆坡和鄰近地區近兩百所學校推行電子書包的計畫,同時間新加坡也在中小學裡推動相關政策,期盼在初級教育能打下電子化閱讀和全面性網路學習的根基,也能在數位化時代中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及科技實力。另外,中國在電子學習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容小覷。


中國位居現今世界經濟動脈的主軸,電子書包的概念在境內所帶來的商機絕對是無可限量,臺灣的元太科技瞄準了這塊大餅與江蘇鳳凰出版社合作,要讓電子書走入校園;而由北京政府教育部直接主導的綠色電子書包也快速的進行著,裡頭囊括了從小學到初中的所有教科書內容,達到能夠透過網路分享一切的教育資源,這項政策對於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極大下的中國學童無不是一大福音。


而萬眾矚目的上海世界博覽會中,「數字互動教室」也將在中國館首次登場。結合手寫液晶屏幕、電子講台、交互式電子白板和交互式電子書包四大核心技術的這項成果,讓參觀者能夠親身體驗全電子化的學習環境。在世界各國積極推動電子書包的政策下,全面數位化的學習資源及環境來臨是指日可待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