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毒駭入 「腦」細胞遭竄改!

記者/陳珮嘉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人們在經濟活動、人際溝通與生活互動上的重要工具。然而網路同時也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其充斥著網路色情、網路謠言,以及網路教唆犯罪等亂象。加上家庭個人電腦普及,豐富資訊湧入了日常的生活中,深度影響價值觀及行為,尤其對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容易造成思想偏差。


網路遊戲讓人道德淪喪


自去年底Facebook吹起種菜風,開心農場的成功不只捧紅了Facebook,更拉下無名小站使Facebook成為社交網站龍頭。然而開心農場的成功,除了點燃了微型網誌間的戰火,更引起了不少的社會輿論,有人認為上班時間瀏覽Facebook會降低工作成效,有人甚至提出偷菜」的風氣會敗壞道德!


對自主性與較佳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成年人來說,也許這樣的指控未免太小題大作了!然而「偷菜」對青少年來說,純粹只是賺取虛擬幣值的手段?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能用「偷」來達成目的呢?成長中的青少年容易將虛擬遊戲與現實世界混淆。


網路情色是犯罪的開端?


色情問題在現實生活已有不少的社會問題和爭議,如今也成為虛擬世界中嚴重的問題,甚至與現實生活的色情問題結合,變成更嚴重的色情氾濫現象。不論成人或青少年在長期瀏覽色情網站狀況下,容易對價值觀產生影響,造成對身體自主性的定義扭曲,一但加上錯誤的金錢觀念,甚至誘使他們利用網路從事或接受援助交際。


下載檔案也是罪大惡極


國內學術網路免費又快速,再加上普遍智慧財產權觀念薄弱,學生常利用學術網路以P2P檔案分享方式非法下載龐大數位檔案,或將他人作品放置網路透網路直接進行傳輸,以致觸犯智慧財產權。然而對學生而言下載非法檔案,是件非常普通的「日常行為」,不算是竊取他人財產,這讓原本主要支援教學研究活動的台灣學術網路(TANet)定位嚴重被扭曲。


政大教授黃葳威表示,成人也難抵擋網路的陷阱及誘惑,何況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較難分辨現實與網路世界的誘惑,加上他們經常藉由網路遊戲、交友平台獲得自我和同儕認同,網路上的負面訊息容易對青少年產生破壞性的影響,除了政府、學校,及社會團體力量外,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父母親的關心,以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