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網路化 如何讓消費者掏出錢來

記者/曾玟瑜

傳統報紙這幾年面臨網路的衝擊,發行量與廣告量都大量下滑。從今年美國報紙協會所公布的數字顯示,第二季報業廣告營收萎縮29%,收入也比去年同季減少28億元,三年來每一季跌幅都超過上一季,除了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也反映出廣告商重心轉向網路的衝擊。


意識到傳統媒體產業的危機,報紙產業也開始投入網路,將內容數位化。在網路化的過程中,可看出兩種發展的模式。其一,是我們所熟悉的網路新聞,只要在入口網站或各大報網站,就可以輕易點選觀看今日重要新聞;而另一種,是電子報紙,顧名思義,也就是將報紙全版的形式數位化,保留原有的報紙「版位」的概念。在數位化的電子報紙中,依然可以看見頭版新聞為哪一則、依重要性排序的新聞版面位置與篇幅的大小。以下將探討它們之間的差異。


首先,第一種網路新聞,已發展十分成熟且盛行。現在許多新一代年輕人,已鮮少閱讀傳統報紙,以每天在入口網站瀏覽有興趣的分類新聞取代了閱讀報紙的習慣,也養成了不付費的觀念。但也不禁讓人思考,傳統報紙的編輯專業是否已失去?在傳統報紙上,編輯會把新聞的重要性,利用版位、標題大小等形式賦予意義。讓許多民眾若因生活忙碌,也能每天快速掃描新聞標題與頭版新聞,或是依報導篇幅的大小,了解最近火紅的議題為何。而除了新聞版位與版面大小的表現形式外,從有限版數與空間中,編輯為讀者放入每日最重要的新聞,讓讀者可以以有限注意力掌握時事重點。而在網路新聞的訊息傳遞中,完全改變訊息架構的模式,也喪失了這些重要意義。


因此,近期以來,第二類電子報紙也開始發展中。在國內,早在2006年,聯合線上的數位閱讀網,就已推出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與聯合報的PDF全版報紙,開放國內外網友試閱與付費訂閱。並在2009年7月中旬推出線上「全版報紙資料庫」,供各公共圖書館及大學申請免費試用。付費會員,一次可以使用一年,總共能瀏覽經濟日報近六年資料,聯合報、晚報近一年的資料。特殊的是,還能用搜尋、我的報夾等功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找的資料並進行存檔。在電子報紙中,我們可以同樣依「版位」、「篇幅」的編列,了解編輯所要傳遞的新聞重要性排序,保留了傳統報紙的優點並提升保存的方便性,取代傳統剪報的動作。


除了報紙數位化的部分,另類的加值服務模式也正興起中。隨著新聞有價觀念的宣傳,新聞資料庫也成為報業額外的營運方式。聯合知識庫中時資料庫中央社資料庫等皆為目前較具規模的新聞資料庫,有些資料庫也納入了大量的新聞照片以及影音的保存。資料庫的好處可以讓民眾採用搜尋功能找到想要的資訊,業者也能將不同類型的內容給不同的客戶。

當傳統報紙走向網路化,仍有不少問題須克服,版權與收費的定價給予消費者的價值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買單;另外,如何在網路化後留住廣告主也是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