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永祥
大家都知道影音網站的內容多屬於娛樂性質,例如電影trailer、音樂MV、短劇等,而隨著Web2.0概念的興起,網路使用者不只可以接收業者提供的影音內容,更可將自己拍攝與剪輯的影片上傳與世界分享,如此一來影音網站呈現出眾聲喧嘩的光景,但鮮少人知道,其實影音網站也具有公民媒體的性質,擦亮了正義的能見度。
這種公民媒體的性質可要拜科技進步所賜,讓影片的拍攝與散佈成本大大降低,只要有一台數位相機或是高級一點的手機,任何人都可以簡單的存取影像,這是一種傳播權普及化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傳播的內容將更加的多元化,因此,遭壓迫的群體得以發聲;被忽視的人們可以得到關懷;天災人禍得以還原現場,人們也將更貼近自由與民主的媒體世界。
捍衛言論自由與知權 威權與YouTube的明爭暗鬥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對於言論控制仍尚未鬆手,去年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關閉與他唱反調的卡拉卡斯電視台(Radio Caracas Television, RCTV),這種威權式的作法引起了許多當地人士的不滿,但被迫關台後,電視台工作人員仍繼續錄製節目,並且上傳到YouTube讓網友點閱,電視台人員聲稱自舉是為了確保人民知的權利。但有些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中國大陸日前封殺過YouTube網站,其理由是為了不讓國人接觸西藏暴動的議題,影音分享網站是否能為言論自由開啟康莊大道,這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問題。
不願面對的傷痛 讓網路來撫平
除了言論的宣揚之外,影音網站有時候也能即時記錄災難,讓世人得以看見真相。幾年前的南亞海嘯事件,儘管媒體再怎麼追新聞,始終比不上網路發佈的第一手影片,透過網路的快速傳布,除了可以還原事件的現場之外;再加上社群的分享特性,很快地便能召集世界各地的人力物力,快速幫助當地人重建家園。除了南亞海嘯之外,美國卡崔那颶風、香港巴士大叔事件與四川大地震等災難事件,影音網站對於號召資源與還原真相佔有功不可沒的地位。
社區生活品質 影音網站靠的住
正因為傳播權的普及化,人們可以將社區所關注的議題用影音的形式呈現,以提升社區生活的品質。例如公視的Peopo網站就是一個例子,經過認證的公民記者們,將台灣的環保、族群、性別、傳統產業等議題剪輯成簡單的新聞影片,除了讓一些醜陋不堪的黑暗面得以現形,也讓台灣人更加認識這塊土生土長的地方。另外,行政院環保署為了推動社區的永續經營,協助村里長設立「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作為通報、檢舉與規勸的平台,未來如果在社區看見環境問題可將影音拍攝做為存證,並且上傳到網站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影音的記錄與上傳,確實縮短了政府「權力」與民眾「權利」的對話成本。
一般而言,影音Web2.0的概念讓傳播權更加普及化,也讓正義與公益得以伸張,但是自由往往是一把無情的雙面刃,散播不實謠言、盜版影音甚至是過於強烈的「恐怖訴求」都是問題,例如日前英國萊斯特市為了降低未成年懷孕人數,製作了一段駭人的少女校園分娩影片,雖然當局聲稱這樣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宣傳手法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今影音網站內容已呈現眾聲喧嘩的局面,公益與正義卻常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究竟科技進步能否帶來文明的社會,人心能否趕得上技術的腳步,這是網路世代每個人所共同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