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涂漢婷
為了能達到有如真正的書本般易於隨身攜帶,電子紙顯示器(electronic paper display)或者一般所謂的電子書閱讀器,在技術上經過不斷地改良,已經能將電子紙做到輕薄有如真實的紙張,且能摺疊、彎曲,配合上電子墨水(E-ink)製成的顯示器,隨著記憶體容量的擴充,能將大量的書籍資訊儲存於其中。如此一來,既不用老是盯著液晶螢幕看得眼痠,也不會再嫌一堆書籍報紙佔空間;只要有了電子書閱讀器在手,就能隨時隨地下載新書及電子報,時時掌握新知,無聊時也有電子書作為最佳良伴。
電子紙最早在1970年代全錄公司(Xerox)就已研發出來「Smart Paper」的電子紙顯示技術,後來全球也開始陸續出現多家電子紙與電子墨水技術的廠商,並且常有與液晶顯示器及面板廠商進行技術合作的案例。電子紙的設計為了模擬真實的紙張,是必須仰賴輔助光源才能閱讀的,因此本身並不會發光,既省電也不易使眼睛疲倦。
國內最早推出的電子書閱讀器是由歌林所開發出來的「i-Library」,然而當時由於技術尚未成熟,體積大又厚重,不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20003年由倉頡輸入法發明人朱邦復推出的倉頡電書,強調為一款低耗能、採膽固醇液晶螢幕的電子閱讀器,搭配專用記憶書卡,但在市場上反應也不怎麼熱烈。而在日本,同年,Panasonic也推出一款採雙側液晶螢幕的電子書;另外Sony取得E-ink的技術授權,推出解析度高、內建電子字典與發音功能的電子閱讀器「Librie」,搭配OpenMG的數位版權管理技術,但銷售情況也不如預期。
2006年,Sony在北美開始推出一款電子閱讀器「eBook Reader」,卻也未獲市場熱烈迴響。近日Amazon.com正式推出該公司開發的電子閱讀器「Kindle」,期盼能在一直遲遲無法普及的電子書市場上掀起熱潮。這款閱讀器不但螢幕輕薄,還採Sprint的EVDO(演進資料最佳化)行動網路,可連上「Amazon Whispernet」下載更新內容,無需透過電腦。該裝置本身記憶容量約可裝200本書,加裝SD記憶卡則可擴充到1000本,內建電子字典與維基百科查詢,並附有個人專屬電子郵件帳號可收發檔案。內容方面Amazon除了提供專屬的電子書店,可以不到10美元的價格選購下載各類新書及暢銷書外,也提供紐約時報等多家報紙雜誌與部落格的下載。
一直以來電子書閱讀器未受歡迎的可能原因,除了尚未養成電子書的閱讀習慣外,缺乏快速更新的內容也是原因之一。不過Kindle在無線網路技術與Amazon提供的豐富內容支援下,也許能逐漸被消費者接受也不一定。此外,Kindle採專屬的下載格式「Mobipocket」,而非一般個人電腦上常用的開放格式,代表其內容下載範圍仍有其侷限性。未來電子書格式是否標準化,目前仍是個相當具爭議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