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房仲業打造線上看屋服務 為顧客與企業創造雙贏

記者/吳佳靜

根據財團法人不動產資訊中心2005年第一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指出,約有約有44.7%的購屋者會透過網際網路來協助搜尋資訊購屋,而從準購屋族群使用網路蒐集房屋資訊的比例發現,房屋物件的搜尋是民眾最常使用的方式,大約佔所有使用網路搜尋房屋資訊者的一半,其次是房屋成交行情,約佔總資訊量20%,其餘為購屋相關的例如房貸及稅務等資訊。儼然透過網路進行的「線上看屋」與「物件資料查訊」服務,已成為消費者進行產品資訊的收集及比較的重要前置管道,更成為未來購屋行為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當今業者推出的「線上看屋」與「物件資料查詢」服務是否會取代過去在仲介購屋的過程中,相當重要的實體看屋?其對消費者的購屋保障又有何優劣之處呢?初步分析如下:

購屋自主性回歸消費者

  

房地產具有高單價、產品差異性大、買賣流程長與消費者年齡層高等特性。要讓房地產直接於線上完成交易在現階段來說機率甚低,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基於房地產高單價的特性,消費者反而會花更多的時間透過網路蒐集資訊、安排看屋行程,加上包括虛擬實境在內的互動影音呈現方式日趨成熟,讓個案的表現更為生動外,在網路上提供多元及分類詳盡的房屋件資訊,消費者依其需求輸入購物條件,找到適配物件,成為消費者看屋前客觀的參考依據,經紀人主觀影響降低,將購屋自主權還給顧客

資訊透明化互信度提升

我國房仲業的託售率與英、美國等國家相較是明顯地遜色,其最大原因為國內房地產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導致互信度低,使得國內房仲市場至今仍未被拓展開來。隨著科技房仲整體服務的e化打造、資料庫的整備等,促使交資訊透明化,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願意與房仲業者進行交易。專業經紀人陳韻如指出,客戶發現自己前一天才賣掉的房子,所有詳細資訊都於網路上都已經查得到,當場二話不說再委託她賣第二棟房子,資訊透明化有助雙方信任感的提升,也更增加產業競爭力。

節省看屋時間成本 成交機會增

過去購屋者若單靠傳統看屋,平均一天要看十多間房子,除體力上吃不消,對於身於國外的客戶更是相當不便。現今業者所提供的「物件資料查詢」服務針對個人需求進行即時配對機制,迅速搜尋資料庫中合乎需求的物件。進一步再透過「線上看屋」服務,精準選出符合個人需求與喜好的住屋,節省了搜尋時間與精神耗費,彌補傳統看屋上的不便。且經過線上物件篩選與看屋的過程,顧客需求將更為明確,再進行實體看屋,促使成交機會大增,整體交易天數也大為縮減。

綜觀房屋仲介業,其本質為服務業,獲利的來源並非來自房價本身,而是來自房屋交易過程中替消費者完成交易任務後,所獲得的服務酬金,故滿足顧客的需求,建立客戶口碑,是其於競爭環境中生存的不二法則。當業者們在不斷強化產業服務e化與升級的同時,也別忘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在提供更多的資訊的同時,服務介面的友善度、是否細心與貼心,皆為影響消費者選擇業者的重要因素,也決定了該業者否能夠留住消費者的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