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佳靜
隨著科技演進,廣告型態也隨之進行轉變,但共通目的皆在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透過印象的形塑來進一步『勸服』消費者促其購買行為的發生。網際網路的普及化,也使網路廣告的潛在身價與投資價值不斷攀升,身處市場高度競爭時代下的廠商們,正開始百般思考,該如何合宜地將網路廣告納入行銷策略下發揮巨大的綜效。
網路廣告具有許多不同功能與優勢,例如可協助企業建立品牌、建構到訪橋樑,導引網友增加網站流量、了解網路客源行為與趨勢、開發潛在客源、進行線上銷售等。現今一般的企業主也紛紛開始運用網路媒體建立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並將公司網站將和其他傳統的媒體整合在一起,成為主動且具攻擊性的行銷工具,例如7-11的icash,運用網站中的減價宣傳,導引消費者至實體商店消費;而一般的網路經營業者,也透過網路廣告將目標族群集中至網站以增加網站人潮,間接提高營收。故可發現網路廣告在茫茫網海中扮演著中介跳板的人潮轉運站。
現今網路廣告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即是無法做到精準行銷與只能達到短暫性的行銷效果。運用網路廣告曝光僅能短時間地刺激上網人數增加,在廣告檔期過後上網的人潮實有可能地又往下掉,若無法接續地透過網站本身功能與內容,切中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加強再訪忠誠度,那麼廣告的價值就僅具吸引消費者第一次的好奇上門。
且目前廣告主仍以流量與人潮多的匯集網站,例如入口網站型、百科全書型網站…作為曝光廣告的重點通路,雖以龐大的使用量去彌補點選率的不足,但仍是無法精確地與目標受眾溝通,不僅花費成本較高,且效果將可能大打折扣。
如此看來,似乎網路廣告的效果性頗具質疑,但其實網路廣告應與其它的網行銷工具及網站本身作統合性的整合操作才方具效果。例如網路經營者首先可透過短期的廣告曝光來增強網站知名度,在第一時間導引消費者上門;再輔以搜尋引擎以「關鍵字搜尋」讓消費者與網站的接觸可能性提高;另外透過個人化網頁等服務,可較為精準地掌握到對網友族群偏好,再針對目標族群在部落格等個人網頁執行廣告行銷活動或是做網路廣告的曝光,來增加行銷策略的精準性…等。
就網路經營者來說,透過廣告、搜尋引擎行銷增加造訪人數,依網路使用者的需求來設計網站維持後續使用者的忠誠度;並區別各項網路行銷工具的特質,依目標族群選用特定媒體,以不同的方法來訴求同一件事,切中行銷核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而言,新奇形式的網路廣告雖然頗具創意,但前提應尊重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不讓民眾產生負面心理,否則將容易得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