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路城是夢?不是夢?

記者/李卓耕

近年來,無線上網風潮正旺,而無線網路城市的熱潮,也從台北、台中乃至高雄,一路從台灣頭延燒到台灣尾。根據國際數據中心(IDC)2004年針對53個國家所進行的最新年度資訊社會指標(Information Society Index , ISI)評比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台灣的資訊社會指標從2003年世界第24名前進到第20名,而無線網路使用者佔總人口的比例,更高居全球第一。

無線網路城市計畫執行推廣至今,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北高目前的進度與使用情形吧!台北市政府耗資30億元的無線網路新都計畫第一期工程於去年十二月已大功告成,並於今年一月十八日通過正式查驗,包括捷運板南線十二個捷運站、淡水新店線十三個捷運站、木柵線五個捷運站、五條地下街、北投機廠及捷運站週邊150公尺內的商圈,民眾均可以無線寬頻上網。而在高雄市,包括市政府大樓、市議會、新光碼頭、中正文化中心、中正橋至五福橋間的愛河段等五個區域,民眾在以此五區為中心點的250到300公尺半徑內,均可免費無線上網。

乍看之下,民眾要在愛河河畔,一邊喝咖啡聆聽著音樂一邊上網,抑或是在台北捷運車站內使用無線上網已不再是夢想,朝著無線網路城市的理念跨進了成功的一步,然而,事實上也真是如此麼?以台北市來說,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民眾申請免費上網的情形並不是非常踴躍,平均每日上網的人數只有250人,每次平均上網時間為48分鐘,且上網地點多集中在五條地下街,似乎給人「風聲大,雨滴小」的感覺。當然,這跟民眾的期待與實際情形之落差不可說毫無關係,試問,如果無線網路無法在移動中的捷運列車上使用,對民眾而言,可能剛打開電腦,連接上網路,捷運車就來了,實際實用度並不高,那麼人們還會想用麼?

事實上,雖然建構無線網路城是項立意良善的公共設施,但外界仍有許多反彈的聲音,根據去年資策會無線上網應用調查顯示,國內使用無線網路的人口約有八十三萬人,普及率僅4%,比率低,在使用人口上仍屬少數,整體市民實際受惠有限。且對市民使用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其迫切性的需求,如果一般市民對無線網路的使用並無急迫性,那麼在執行推廣之效果上成長將不快,在這方面上,政府或許除了基礎無線設備之建構外,可從多加教育民眾了解無線網路,並進而學會使用,養成無線上網的習慣做起。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