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郁婷
近年來網路上Blog(部落格)的勢力崛起,其中又以網路相簿在這兩年迅速竄紅的超人氣為有目共睹。台灣瀏覽使用Blog相關網站的網友,佔整體上網人口的10%。這樣驚人的數據讓人不禁好奇,到底Blog、網路相簿等媒體平台對於網路使用者有何魅力,被吸引的使用者又有什麼樣的特性與使用行為,支持著這股網路新勢力持續的燃燒蔓延。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機構,在去年底發表的ARO網路測量系統數據顯示,2004年12月份台灣地區造訪Blog相關網站或頻道的網友,約有140萬的不重複造訪人數,佔整體上網人口的10%。其中最受矚目、擁有70%市佔率的網路相簿兼網誌複合個人媒體平台「無名小站」,更從去年的6月開始,以每月10%的速度持續成長,如今已擁有約60萬名會員。
另外,國內第一份「台灣Blogger主力族群調查報告」亦在日前出爐,報告顯示,有49.5%的網友住在台北縣市;網友的主要年紀介於19至40歲,比重高達91%;76%的使用者每個禮拜花1至10個小時玩部落格,也有13%的重度使用者每週花19小時以上時間在部落格上。
以學生族群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優仕網,亦曾針對學生進行「網路相簿使用習慣調查」的問卷,結果發現87%的學生有瀏覽網路相簿的經驗,更有56%的學生擁有自己的網路相簿。
透過網路讓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嗜好與作品,是這類「社交網站」成為網路上最受歡迎服務之一的核心功能。然而,它所帶給使用者的不只是實質上的網路展示空間,達成使用者心理上的需求與滿足更是這類網站得以持續發燒的主因。
「我希望讓不在身邊的朋友也能知道我現在生活的情形。」使用無名小站已有一年時間的陳同學表達他當初想要經營一個自己的網路相簿的原因。「現在已經有很多我的朋友會定時上來看我的相簿,有時會在留言版裡面留言,我也會藉由回應留言來跟他們保持聯繫。」這是大多數經營網路相簿使用者的動機—與朋友或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攝影作品,同時也能藉此建立與朋友聯絡的管道,尋求另一種形式的情感慰藉。
有一次我朋友的同學在看我朋友的相簿,發現我在裡面,在詢問我朋友之後,才知道原來我是他失聯許久的小學同學。我們就這樣相認了!」王同學分享她這段巧合而令人欣喜的小故事。網路相簿不但可以維持既有感情的聯繫,更有許多人因此拓展了交友圈的範圍。透過觀看「好友的相簿」,可以將感情網絡的線牽出去,更是許多使用者所熱衷的部分。
然而,深究使用者的心理,可以發現在分享的背後,有更強烈的驅力是展現自己。前述兩者的使用情形是以情感交流為主要目的,然在此同時,卻也發現,名列網路相簿瀏覽人次前幾名的,以貌美年輕女性、展現身材的照片居多。這樣的現象,可同時反應出一般大眾所認同的美女似乎較受到大部分網友的青睞,而這些美女也都不吝惜將自己的優點展現給陌生網友欣賞。
當然,也有不少「隱形」的使用者。他們不會加入會員、建立自己的網路相簿,卻會在朋友的網路相簿上觀看。他們不習慣、甚或不喜歡將自己的形貌、生活點滴在網路上呈現,尤其是給陌生人觀看。但是,他們卻會因為想要關心朋友的近況而在網路相簿上不留痕跡的瀏覽。同樣的,也有使用者會因為好奇、想搜尋自己有興趣的照片、事物,或者是滿足偷窺的慾望,而進入他人的網路相簿。
不論使用者的目的是感情交流、分享、展現自我、或是好奇…等,網路相簿都提供了一個滿足使用者特定需求的平台。這股社交網站的流行熱潮勢必會持續下去,而瞭解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行為,則為網路相簿網站經營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