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零售業者,你看見RFID了嗎?

記者/吳佳靜

RFID無線射頻技術,這個看似遙不可及與我們日常生活無關的高深技術,其實初級的RFID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如台北市的悠遊卡、寵物身上植入的辨識晶片,或許多公司使用的非接觸式門禁卡都是RFID的使用。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統計,RFID產業包括硬體、軟體、顧問服務等,實具龐大的潛在大市場。

以國外來說,IBM等國際大廠早在顧問服務投入相當多的精力,握有市場優勢。美商甲骨文也與DHL合作,協助導入RFID的解決方案、世界軟體大廠斯愛普(SAP)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P&G等,也具有導入經驗。在英國地區,Marks&SpencerTesco已經在其服裝,CD和DVD產品中率先使用了RFID標籤。但由於現階段整體市場還不明朗,廠商們仍在觀望,不敢量產。

目前,使用此技術最為廣泛的就屬世界最大零售業沃瑪(Wal-Mart)。沃瑪預計在未來數年將投注30億美元在RFID技術上,透過此種可嵌入特殊微晶片,來追蹤物件,如刮鬍刀或鞋子的所在位置。也要求全球前100大供應商於2005年起,都要採用RFID,促使供應商紛紛導入該項技術,也進而推動RFID相關的軟硬體開發和進步。

沃瑪計劃將把三分之二RFID預算用在讀卡機以及在100多家經銷商與上千家零售店面做裝設。剩餘的三分一經費則是用來設置蒐集、處理、儲存資料的軟硬體。預期能從新技術進一步降低成本,尤其是與庫存流程相關的物流失誤與降低人力成本。一位分析師估計一旦Wal-Mart完成建製後,節省成本預估每年可達84億美元。

寶僑自動認證中心主管Kevin Ashton說,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每年因商品斷貨之故平均損失6%的銷售額。若是沃瑪在各類商品上加裝RFID晶片,及配合經過特別設計的智慧貨架(smart shelf),來讀取產品內嵌之微晶片所發出的射頻(radio frequency)波,不僅能獲取商品資訊、追蹤存貨數量,還能協助抓賊。正好切中Wal-Mart向來追求的目標-降低成本。

似乎在導入RFID後所能獲致的利益多多,例如廠商成本的降低與客戶資料管理的便利性等。但在效率提升之餘,目前瓶頸仍在晶片成本過高,另外在讀取率、金屬干擾等等,也還有技術該克服上的問題,而在隱私權的問題上,也有相當大的爭議。業者在廣泛使用RFID帶來生產力提昇之餘,是該積極採取預防措施維護消費者隱私,詳加考量RFID技術使用的地點和方式,例如在結帳後除去標籤,而且只在外包裝上植入標籤,不把微晶片嵌入產品內等。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