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民宿資訊平台,業者與消費者雙贏

記者/林佑徽

隨著周休二日政策實施,國人近年來培養出了假日攜家帶眷出門旅遊的風潮。隨著「觀光客倍增計畫」納入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及交通部觀光局將2004年定為台灣觀光年,台灣的觀光旅遊市場正蓬勃發展。為了吸納越來越多的旅遊、住宿人潮,各地方的民宿也漸漸增加,同時輔導民宿也成了觀光客倍增計畫下的子計劃之一。

民宿的定位與觀光飯店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吸引客群也大相逕庭。民宿多是在地的居民,或是嚮往某地人文風情而駐留在當地的移民所經營的,例如花蓮一帶有不少民宿是由台北的上班族,因厭倦了忙碌吵雜的生活,而舉家搬遷到好山好水的花蓮,打造自己夢想中的民宿。民宿的特色在於沒有標準化的設計,一切隨主人意願建造,因此每家民宿都有獨到風格,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多。加上民宿通常房間數較少,房客不多,主人能與房客有更多接觸,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人情味,有的民宿甚至只接待一組遊客,獨棟建築加上造景的庭園綠地,盡歸你所有享受靜謐之樂。

事實上民宿所吸引的客群也多是對文化、生態旅遊較感興趣的遊客。因為許多民宿的經營者本身即為藝術家或文化愛好者,或是位於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厚之處,適合喜歡深度旅遊的遊客,這是與住宿在飯店最大的不同。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文化觀光產業興盛,以藝術文化做為吸引遊客的旅遊行程越來越多,特色民宿也跟著水漲船高,而民宿業者也意識到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以因應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各地民宿漸漸主動或被動的成立民宿資訊網站,以區域為單位,整合境內特色民宿資訊,以單一窗口的概念,讓消費者只要進入這個網站就能獲得詳細的民宿資訊。包括交通、住宿、美食、觀光景點、行程建議等資訊,甚至還可線上訂房,對遊客來說是相當方便而貼心的。

觀光產業的數位化不論對業者或消費者都好處多多。對業者而言提升曝光率,比藉著口碑來行銷效益更佳,網路空間無限,可放置更多資訊,藉由互動性的留言機制,也能詳細回覆消費者的疑問。對消費者而言,則省去資料蒐集的時間成本,也不用花錢買導覽書,只要列印出所需資訊即可。同時藉著單一窗口的平台,可以多方比較,參考網友經驗談,降低風險。這樣一個雙贏的機制已陸續在建置當中,相信隨著業者的努力與政府投入輔導,能經營的更有聲有色,更符合消費者需求。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