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的無能

記者/蘇登呼




筆者有位朋友目前於某大日系製造商擔任組長,只有高職學歷的他興趣廣博,幾年前開始學易經。全班幾百個學生中,他是極少數被老師公開讚揚的學生之一,班上許多大學教授都沒有他學得透澈且靈活。對此筆者相當好奇,某天,終於忍不住向他探詢學習密法。

他只簡單地告訴我兩個字:情讀。情讀?原來他把易經當成「情人」來讀,一看到易經他就歡喜,每天都忍不住要多看看她、多了解她,且百看不厭。久而久之,功力就出來,領悟也愈深。

那麼,為何平常就在教別人如何學習的教授,反倒學得沒有他好?原因大抵有幾個。首先,有些教授認為自己博士學位都可以拿到了,何況是一本書?對自己過度有自信導致心態輕忽。其次,遇到問題時,他們較拉不下臉來向別人請教。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腦袋裡裝滿了太多有系統、複雜且成熟的知識。成熟的知識以及固定且強勢的思考模式,反倒阻礙他們領略易經所揭示的種種「變化的道理」。

這些教授們正犯了所謂「專業的無能」的毛病。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成功的經驗)與精深的知識技能,雖然可以協助人們將事情做得快又好,但也可能是阻礙學習的石頭。為什麼?因為它們有效,使得人們不斷演練它們,最後演變成一種知識的信仰,不容被挑戰與質疑。學者稱這現象為「專業的無能」或「訓練無能症」。組織中,這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主管、資深人員與擁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人身上。

知識太過成熟反而使人喪失思考與想像的能力,也因自大而阻斷學習。組織中的個人,特別是握有權力與資源的主管,需學習去管理其專業與經驗,並透過反思,不斷檢視既有思維與學習新事物。因為專業的無能,易使人「記得答案,卻忘記問問題是什麼?」,而後者正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觀察發現許多組織由盛轉衰的主因。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