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終三分,Google鼎足何立?

記者/蘇伯方

兩名史丹佛電腦科學博士候選人Larry Page以及Sergey Brin在1998年成立了Google搜尋引擎,以效率以及簡單的畫面著稱。從此,Google成為資料搜尋的重要工具,也兩度蟬聯Interbrand顧問公司所頒發的「全球最佳品牌」(global brand of the year)大獎。而在IPO之後,Google兩位創辦人財產也雙雙突破10億美元。究竟Google的經營模式成功在哪?而在Yahoo!微軟紛紛起而對抗Google之後,Google真的成了「孤狗」嗎?他要如何對抗兩大龍頭呢?

Google是英文字googol的諧音,googol是10的一百次方的意思,也就是10後面有一百個零,也有網海無涯、浩蕩無邊的意義。做報告時,搜尋引擎真的是好朋友,可以提供許多最新、相關的知識索引,可是往往也提供了過量的資訊,讓人漫無頭緒。Google採用pagerank的Data mining技術,可以透過網友連結A網頁的次數來作為A網頁的重要性排序,搜尋結果往往都是最多人需要的資料,其準確性大大的提升。Google 表示他們使用網路集體智慧來決定網頁的重要性,而不是靠員工或編輯決定。一貫保持簡潔的介面以、超高的效率、高達97種語言以及各種常用格式如pdf、ppt搜尋,讓Google成為搜尋引擎的最佳選擇。總的來說,Google贏在效率與準確性,對搜尋來說,這兩個因素贏過介面好不好看等其他因素。

一直以來Google以關鍵字文字廣告以及企業授權獲利,2001年在搜尋引擎的寒冬中,Google逆勢而上,開始獲利。靠的就是130多家的企業授權以及關鍵字廣告。而不流於商業導向讓Google能維持在網友心中公正、可靠的地位,他們沒有花俏的動畫廣告、沒有佔滿畫面還自以為了不起的Flash全版廣告,他們只有在版面右邊的小小欄位提供關鍵字廣告,當網友搜尋相關字串的時候,就會順便列出相關的網站廣告。最近,這個服務也開始推向華文市場,例如當你搜尋「手機」字眼,就會出現許多台灣的手機網站。

結果的先後順序是搜尋引擎的重要收入來源,Google知道,Yahoo!微軟也知道。原本採用Google搜尋技術的Yahoo!當然不能忍受自己起家的科技掌握在其他企業手中,而且有功高震主之嫌,2003併購了Inktomi搜尋供應商,企圖重新回到搜尋引擎版圖。並且在2004年Q1結束了與Google的合作,此舉將讓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的佔有率由80%下降到54%,而Yahoo!的Inktomi因為還有與微軟MSN合作的關係,將一舉上揚到42%。

而後起之秀Google的除了搜尋引擎讓Yahoo!在意之外,其外掛在IE瀏覽器工具列的Google toolbar也讓Yahoo!以及微軟分外眼紅,因為該toolbar在新版本加入了BlockAd的功能,也就是可以阻擋許多的彈出式廣告,並且可以自動替你填上一些常用如name、e-mail、地址等欄位,這個動作擋住了Yahoo!的廣告獲利來源,也挖到了微軟的地盤,對微軟來說怎麼得了,也趕緊推出新的工具列來把Google趕出windows桌面。

今年開始要自己走自己路的Google打算要朝入口網站發展,許多網友希望在股票上市以後,Google也能夠保持一貫簡潔、高效能的介面,不要開始增加一些降低效能的商業功能。

當然,與Yahoo!、MSN不同,Google的技術是搜尋,產品當然也是往搜尋發展。將來這三國大戰的戰場不在入口網站而是Windows桌面上。如何與系統整合搜尋功能,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搜尋功能想必是未來較勁的重點。去年推出的Froogle以及書籍搜尋,現在可以看到Google Labs裡除了不需瀏覽器的DeskBar、分散運算的Google Compute外,更有地理位置搜尋、透過語音搜尋以及透過手機使用Froogle等技術。

未來的Google將善用本身搜尋的技術,在市場上強佔一席之地。雖然有Yahoo!微軟等強敵,但是Google只要保持目前的風格,持續研發,仍然是後勢看漲,也會一直都是做報告、找資料的好朋友。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