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pster的原罪與赦免

特約撰稿鄧晏如

Napster的爭議在這個網路充份資源共享的時代裡似乎搖憾著我們的價值觀,顛覆了許多傳統產業的思考脈絡,因為peer
to peer
成為另一種資源共享空間的代名詞,而使得網路資源的共享變的更加無障礙,相關業者無不大聲疾呼其招受的損害,希望制止這樣的科技產物帶來的產業變革,然而這其中關係到的不只是通路業者,還蘊藏著無限商機在其中。

就像不斷引起爭議的MP3一樣,當無數的MP3檔案在網站上無限制的傳播時,唱片業者對其產生極大的恐慌,無不祭出法律著作權的保護傘,美國唱片工會更採取具體的法律行動提出告訴,這樣的資源分享對唱片通路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天敵,然而也有針對地下樂團作品創造的網站,目的是讓一些獨立的創作者能有一個發聲的地方,將他們的作品帶到廣大的群眾面前,這對獨立創作者來說不啻是一項相當大的福音。

Napster也是一樣,在其點對點的傳布之下,每一個網路使用者的電腦都變成可以互通訊息的資料庫,訊息的傳佈隨者使用者的普及化而散佈開來,資訊對使用者多有價值就相對的會被傳佈到多廣,今天這一篇小小的專欄能夠帶來多少不同的利益呢?對於網站來說,網站內容是吸引使用者的產品,如果能在其他地方輕易取得便會減損網站的價值,包括上站人次,使用忠誠度以及網站的廣告量連帶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然而對創作者來說,如果其作品因為Napster而被無限制的傳散開來,其可以得到的是無限的名聲及相關的附加利益,所謂的名人不就是因為其聲名遠播而得以在各方面如魚得水嗎,不同形式的訪問演講等等帶來的利益是相當可觀的,甚至創作者能因此成為一種品牌,帶來的就不只是作品出版本身的利益了。

因此Napster衝擊的實際上是對於出版通路業者以及那些依賴出版通路業者而獲利的人來說的,這樣的生態行之有年,然而生態之外的人呢,Napster對其來說反而是有利無害的。當分享的網路精神被體現時,獨立創作者反而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不斷的複製傳遞,在許多人的電腦中被使用,甚至直到有一天你的精神被深深的信仰著,不過作品本身的品質也在這樣的時代中相對的面臨更加嚴苛的考驗。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