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疫情後的新時代,目前為止,幾乎都還在消化出國旅遊潮,消費者的錢消費意向目前都往國外跑,2024年的母親節特惠許多專櫃人員都感嘆這是有史以來最不母親節的母親節特惠,過往消費者集中在這一檔期的現象已經被稀釋掉,要再去討消費者的錢,越來越多廠商從即期品下手。
就美妝品來說,因為基本上通路要求產品保存期限都需要一年以上,過往廠商大多透過短暫的特賣會,來消化即期品,但現在存貨越來越多,以及很難透過短暫的特賣會消化大量的即期品,過往品牌最在意的形象,也紛紛開始透過另外一種方式,例如愛惜、惜物價、出清價等在官網、或是特定線上通路來做即期品的特惠出清。
在網路銷售即期的一大好處是期限完整揭露下,對應折扣,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購買,而商品清完,直接下架,網址也就消失找不到,不免俗是一個好方式來消化庫存。
確實,品牌找到了方式在消化庫存,消化即期,但本質上來說,就是市場狀況不好,無法帶動整體銷售,導致的存貨增加、即期增加,很多人會歸於景氣不好?但不然,單純是消費者意向改變,還在持續著消化出國玩、出國買、出國比較划算這樣的消費者需求。
至於即期概念,消費者在可以接受的折扣下,犧牲期限,購買優惠說真的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長久影響下的惡性循環,正價賣不出去、專櫃人員難做,對於品牌整體的營運來說也不是好事。
其實再回去檢討,疫情這幾年後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台灣的消費市場,在當時消費者不願意出門的大環境下,品牌業者無所不用其極透過各種線上、電子商務通路來向消費者靠攏,原本只是想將服務線上化,到底消費者最後一哩,殊不知一點一點的失守後,淪為幾乎每天都要做活動、每天都要做促銷的網路鴻海流血戰。
在過去相對健康的品牌服務,一年也就只做兩檔最大檔的母親節、週年慶,現在也都已經被稀釋到各個短期促購行銷日之中,沒辦法,每個月還是要交數字,當促銷已經不能再促銷,消費者都無感的時候,即期品就成為一個全新的戰場,對品牌好嗎?就是看你敢不敢而已,大家都是混口飯吃,品牌也不是自己的,上面要怎麼做就怎麼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