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夯 規範與安全性藏隱憂

記者/黃奕銓

近年來虛擬實境的發展日趨盛行,越來越多領域都與虛擬實境結合,創造出更多商業價值。但有研究指出,長時間的使用VR (Virtual reality) 裝置,將帶來物理層面、生理層面、甚至心理層面的傷害。而目前國內並沒有相關的標準或法令來認證這類產品,未來相關的應用領域要如何加以規範,仍是台灣目前需要面對的課題。

虛擬實境盛行 當心三大傷害找上門

虛擬實境,顧名思義是利用電腦影像模擬,產生三維度空間感的虛擬環境,讓使用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舉凡遊戲、醫療,處處都可見到虛擬實境的應用。但針對物理層面而言,一般頭戴式的VR裝置重量約300公克,雖然重量並不會太重,但長時間配戴仍會對人體造成不適。且在公共場所的VR裝置,可能會使民眾在重複使用的同時,有衛生上的疑慮。在生理層面,VR裝置的使用者可能會產生動暈症而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罹患光敏性癲癇的患者,也有可能因為使用VR裝置而病發。若VR裝置材質挑選不佳,則有可能會有過敏的疑慮。

■     使用VR裝置將可能造成相關傷害。(截圖自/科技新報

而無論是商業還是娛樂領域,都可能會對心理造成影響。在VR世界中若有暴力的情境,對現實世界亦會產生影響。當使用者脫下VR裝置後,能否順利的調整心境而不沉浸在遊戲世界中,也是一項棘手的問題。未來,無論在娛樂或是商業領域上,使用VR裝置是當前的一大趨勢,如何將科技結合生活,將是未來所需面對的課題之一。

虛擬實境藏隱憂 盼建立標準規範

而除了安全性的疑慮外,虛擬實境的應用同時也可能帶來法律規範上的隱憂。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的報告指出,未來在各個領域中,AR及VR技術將突破過往的模式,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舉凡遊戲、醫療、教育及視訊娛樂領域,都將是發展重點之一。台灣在上述的領域中,若結合虛擬實境,仍有許多法律規範須加以制訂與限制,才能更完善的規範相關裝置或設施的使用。

■  VR裝置使用須建立相關規範,預防潛在的安全隱憂。(截圖自/電子訊息產業網

放眼國際,已有一套標準UL/IEC 62368-1從防止潛在危險的基礎概念出發,要求製造商在設計階段就先導入風險評估安全設計,解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憂。2017年4月,虛擬實境產業聯盟 (IVRA) 標準委員會就提出《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裝置通用規範T/IVRA 0001-2017》,並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CESI) 主導制定。未來,台灣在虛擬實境的未來使用上,必須在法規與運用上取得平衡點,才能增進虛擬實境產業上發展的實力。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