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廣告以「理性」作為訴求重點對嗎?

記者/李宜玲

網際網路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的藍圖:一個豐富流暢的資訊流環境,在這裡,人們將可以容易的取得任何想獲得的資訊、尋求最為便宜而品質優良的產品,在這裡,人們將依「理性」行事,以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利益」吸引消費者購物,但它是什麼?只純粹是時間、金錢上的計算嗎?果真如此,我們就的確應該以「理性」作為網路廣告的訴求重點。

但是我們都知道人的購物行為是包含許多情感的因素在裡面的,我們之所以購買往往是起於我們的慾望,一種不同於基本需求的驅動力,一種消費者對於生活型態的嚮往、對於物品連結意義的追求,這裡面「理性」的因子其實是很少的,我們頂多在確定了想購買的東西之後,才會以「資訊」為佐來加以判定所作的購物決定是否正確,就比方說最近流行的麥當勞Kitty熱潮,前往排隊購買的瘋狂人群,絕對不是被「理性」的因子所驅動的,而是各種不同的慾望、複雜的情感所致(真正原因留待日後的人探究),當他們有了購買的意願之後,才會依據「資訊」(比方說除了清晨至麥當勞排隊外,還可以不用排隊、透過原製廠訂購沒有麥當勞標誌且較為昂貴的kitty)來做出決定,由此可見「情感」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可是在網路廣告上卻常忽略了這一點。

早期的網路使用者大多從網路上尋找一些技術性的答案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疑難雜症,其行動是相當理性的,但現在的網路世界已經有了相當的變化,不僅是涵蓋的生活範圍、販賣的產品更為多元,而且組成份子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有一天虛擬網路購物世界更為成熟,那麼我想人們網上的購物行為應當不至受到科技的影響而變得比較理性,反而應該跟實地購物一般,有著更多的情感因素驅使。

所以網路廣告裡只有理性的訴求,負載著大量的資訊是不夠的,我們是該試著在郵件、網站、銷售訊息等設計裡,加入更多可以激起消費者熱情的購買慾望的「感性訴求」,或許傳統媒體的廣告模式不一定適合套用在網路廣告上,但是倒是可以向它們廣告裡「豐富的創意點子」效仿。

另外,我們其實還可以藉由消費者資料的分析來作個人化的行銷,打動消費者,比方說,一項具有「省時」特點的產品要如何行銷吸引消費者呢?這時如果我們知道每位消費者的個人資料,我們就可以因應個人情況加以修辭,比如對一個有小孩的雙職家庭,我們可以強調這項產品將可以節省操勞繁瑣家務事的時間,讓其有更多的時間獨處或者陪伴家人,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原先只強調「產品省時」的「理性」說詞轉變成針對個人而較為「感性」的訴求,成效也會比原先的好!不過這裡勢必將再衍申出一個問題,就是:那麼到底哪一種「感性訴求」最有效呢?想必仍須經由大家一再試驗才能探究得知了!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