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GPRS和PHS誰能在行動上網中勝出?

記者/曾孟蘭

由PC上網走向從手機上網的潮流,似乎已是目前行動通信發展的必然趨勢。從2000年就有業者已經推出的WAP服務,以及我們也耳熟能詳的GPRS,到手機呈現缺貨熱賣的PHS,都是讓業者及消費者充滿期待的行動上網選擇。但究竟使用者的接受程度如何呢?其實在誘人的廣告及炫目的手機背後,傳輸速度、內容豐富度、收費模式、便利性才是消費者在使用這些服務前所錙銖必較的考慮因素。

以最早所推出的WAP服務來說,推出兩年來目前使用者仍屬少數,實際用戶不到十萬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使用者端的操作介面不友善,對已經習慣透過電腦連上網路的消費大眾來說,操作不易。縱使台灣在WAP手機的持有上位居亞太地區的第三名,消費者對行動上網的訊息注意度也高達96.3%,但在WAP手機介面不一、瀏覽器規格歧異下,使得連專業技術人員都得花上一般功夫才能建置的WAP網站,一般個人建置網站的進入障礙更大,便連帶造成網路內容的選擇性低及內容豐富度不高。

以時計費的收費模式,也是消費者望之卻步的原因之一,因為傳輸速度的緩慢,勢必拉長消費者下載網頁的時間,而必需支付較多的費用。因此在後來推出的GPRS和PHS都效法日本i-mode以使用量的方式來計費。國內的和信電訊即將在六月自日本i-mode的服務導入台灣,除了其網路傳輸模式將以GPRS來進行外,其他的服務架構則與日本相仿。手機及伺服器的規格統一,用跟電腦上一樣的HTML程式語言以及TCP/IP的傳輸標準,方便內容產製者的開發工作,讓網頁也能在個人電腦中呈現。相較於WAP中僅能呈現文字,其可以表格化的內容格式,也更便於股市資訊表格的呈現。

在北台灣造成搶購風潮的PHS,則是以低功率、低電磁波、低通話費、內容豐富的優勢在行動上網的場域中迅速竄起。其32~64k高於GPRS傳輸速率,而且免月租費、手機價格較低廉,也是消費者會採用的因素。其網路數據加值服務也視內容提供者的不同,從一個月幾十塊的月租費到一次三、五塊的收費都有,分成月租計費型、定額計費型、按次計費型、上限計費型、資訊免費型這幾種。行動網路上的連線遊戲,也吸引了不少年輕的使用者,從電腦網路轉戰到行動網路。但因PHS目前通話涵蓋率只限於北台灣,使用範圍有限,也造成許多消費者躊躇不前。

由於每一家系統業者所提供的行動上網服務不同,計費模式、傳輸速度、手機規格也都有些差異,決定使用行動上網前,還是貨比三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不會吃虧唷。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