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商品化的孵蛋器—各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

記者/陳志昌

近年來台灣逐漸脫離以輸出勞力的製造業方式,轉而走向以技術水平高的的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來賺取外匯,近年更逐漸朝向新興的軟體與生物科技產業發展。但台灣要成為技術輸出國,並從而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裡佔一席之地,唯有加強產學合作,迅速掌握最新技術,同時將知識與技術商品化。

在我國多屬中小企業的情況下,企業如何結合外部力量來達到創新、掌握最新技術、取得資金、發展商業模式上,擁有龐大的學術資源與豐沛的人才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便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在大學逐漸必須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各大學的育成中心已變成是產學合作的共創雙贏的一個機制。另外,對於空有技術的新創廠商而言,台大育成中心經理曾建基表示,一般創業時容易碰到資金、經營團隊、基礎的研究辦公設備不足等的問題,這些學校都能給與幫助,因此說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是一個技術商品化的孵蛋器倒也是貼切。

政府目前在創新育成的政策上以高科技產業為主,而在科技產業上電子商務的應用上又佔有重要的一環,而目前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在電子商務上的成績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在伺服器、電子交易平台、商務軟體研發與軟體設計上可以說是源源不絕。接受交通大學創新育成的文佳科技,成功開發以LinuxBSD為基礎的防火牆與伺服器;接受山大學軟體育成中心創新育成

哈瑪星科技,目前專注研發B2C的電子商務系統;接受元智大學創新育成互惠顧問

發展「
SECA魯班系列營建標準化軟體」,更獲得傑出資訊應用產品獎,元智大學並創新育成福客隆科技,輔導其在金流、物流、與B2C電子商務機制的發展,並安排廠商間的交流與合作。

從接受創新育成的廠商分類來看可分為無背景的新創公司,如文佳科技、高科技產業轉投資的新公司與傳統產業轉投資的新公司。三種不同類型對於創新育成的需求也不同。實踐大學洪鉛財教授表示,第一類公司通常都具有技術的能力,所欠缺的便是資金來源與管理制度的建立。但對於後兩種類型的公司便需要技術上的協助。不過一般上學校的創新育成中心大多能提供技術支援、場地與設備支援、營運支援,如行銷、管理、財務管理等或是與相關廠商進行策略性聯盟等。不過無論是屬於哪種類型,學校的創新育成中心都扮演關鍵與臨門一腳的角色。



根據網路調查機構IDC的報告顯示,2005年全球的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