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在地智慧照護 高醫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記者/陳怡姍

2018年紀錄片《來不及墓園》,記錄了南迴公路因醫療院所的缺乏,令當地居民錯過黃金診療時機,造成不良後果,甚至死亡的故事。然而台灣各地區的醫療資源差距,並不僅限於南迴更擴及至偏鄉,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長侯明鋒表示,專業醫療與創新科技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解決管道。

2017年底,由高雄醫學大學所籌辦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正式動工,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執行長傅尹志表示,岡山智能醫院建置的目的在「打造以人為本的AI醫療服務」,希望能實踐兩個目標,第一、讓病患感受到溫暖的力量,從近來到離開都能享受到人性化治療,而非冰冷的科技;第二、善用鄰近路竹科學園區的地理優勢,將台灣在醫療科技上的創新成就引進院內,例如:智能燈具、節能設備等。

■ 高雄醫學大學與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捷運局簽訂土地開發合約,在岡山捷運站旁設立岡山醫院,承襲高醫照護醫療群的醫療分級策略,推廣小病去基層診所,大病再去醫療院所的習慣;並期許岡山醫院的落成,讓當地居民免去舟車勞頓之苦,亦能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截圖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數位院史館

 

傅尹志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灣的智能醫療應用,缺少了人性化設計及預警功能,並期許岡山醫院透過雲端資料庫與大數據分析的結合,提供有溫度的醫療及預警服務。如病患利用條碼感應,系統便會根據掛號等待時間、病患生理檢查項目進行綜合評估,提供個人化流程建議,如候診人次較多時,就會建議病患先行生理檢查(如:抽血、驗尿),或同時預約多個門診時,先至別科看診,抑或是至鄰近的休閒場所休息等待。此外,藉由貼病床上的晶片,方便醫護人員追蹤病床動態,或是將單據結合QR Code,利用手機掃描得知檢查項目的路線與位置,減少病患的疑問及護理人員的負擔。

在大數據與雲端服務的浪潮下,許多創新團隊相繼而生,然而創新科技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仍有斷裂之處,為此,德國拜耳藥廠舉辦「全球 Grants4Apps拜耳新創計畫」,在塞隆納、上海、東京、義大利、莫斯科、多倫多、首爾、新加坡等地舉行,旨在將新創團隊腦中的創意想法與臨床醫學接軌,藉由專業醫師與醫療科技的結合,落實創新應用於臨床診療上,對此,侯明鋒院長表示,期許政府能扮演推手的腳色,讓更多的創新創意能在醫療場域落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