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創新模式 生鮮電商新契機

記者/蔡馨儀

近年來國內生鮮電商經歷幾番波折,銷售模式與參與業者不停更迭,若以生鮮食品為銷售標的,傳統的電商以價格與時間所建構的優勢而言,在國內市場與其他實體通路而言明顯不足,為解決此問題,有專家學者提出,不如將電商通路與實體通路做適當結合,將生鮮商品供應端從產地拉近到城市內的連鎖量販店或超級市場,藉以彌補虛擬與實體通路不足,於電商所提供的便利優勢之外再導入實體通路服務的元素,相信能成為生鮮電商向前發展的新契機。

國內超市林立 生鮮電商發展阻礙

台灣的生鮮商品市場,以傳統市場與量販超市為主要消費地點。在一般民眾的認知,傳統市場少了精美的包裝,卻有著價格上的優勢;而連鎖量販賣場,大型店面如好市多家樂福大潤發等,中小型店面如楓康全聯頂好等,也不斷的增店擴張,以提供消費者更方便的購物環境,其生鮮商品包裝精美且衛生賣相好,不僅受年輕族群喜愛,也漸漸吸引其他年齡層顧客消費。即使生鮮價相格較傳統市場來的高,但生鮮食品、日用品乃至於家電可一次滿足,連鎖量販超市可以概括為提供便利性的銷售模式。

國內如此便利的實體銷售環境,以致於生鮮電商發展不易,優勢不如其他產品。畢竟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消費者還是希望能親自挑選,且台灣人口分布稠密,尤其近來超市賣場林立,採買購物極為便利,消費者可能認為沒有上網採買的必要。相較於其他國家,生鮮電商在台灣發展經營難以與傳統市場或賣場超市競爭。

與實體店結合 生鮮電商的優勢與革新

生鮮電商的優勢除了產地直送與便利之外,還需要提供什麼元素與服務才能於競爭激烈的生鮮商品市場立足?若從需求面觀察,一般的民眾、家庭對於生鮮食品都有固定的需求,購買頻率與重複性相較其他產品高出許多,既然商品需求實質存在,問題就是如何讓消費者花買單。

■生鮮電商打出三小時到貨、不滿意包換等優惠吸引消費者。(截圖自/熊媽媽買菜網官網)

生鮮食品的保存期效較短,根據食藥署對各類型通路商的調查統計,量販店與超級市場逾有效日期的食品產生量,總計約有一萬噸的食品報廢。報廢的食品,具有樣多、量少的特色,為降低生鮮食品逾有效日期而報廢的損耗,尤其是效期較短的生鮮食品,希望能利用增加周轉率與擴大銷售兩種方法來構思解決問。

若結合食品循環利用與地區性生鮮電商之創新商業模式,將生鮮電商的商品供應端,由產地轉移到各地量販超市進行出貨,量販超市將原本消費者至門市購買生鮮的需求,延伸服務至其他消費者,將部分時效不長或即將過期的商品,以降價促銷等方式,透過電商之銷售模式,使量販超市的便利性銷售模式再進化,不僅降低商品運輸成本,更能減少生鮮食品耗損率,以避免浪費更能提升商品銷售率,共創雙贏局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