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創新模式 大數據翻轉傳統食品業

記者/蔡馨儀

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資訊年代,「創新」對於商品的銷售成敗可謂佔有重要地位,就算是大家認為偏向傳統產業的食品銷售亦是如此,然對於如何成功實踐創新則是一大難題。食品創新尚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食品業者仍在不停的摸索與測試。隨著大數據統計發展,使業者能更清楚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型態與解析自己的競爭者,如此便有機會掌握先機,取得領先地位。

食品業低門檻 創新步伐緩慢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各類市場發展迅速,其變化的速度令人難以想像,要保有優勢就要跑在對手之前,不斷的創新是唯一的捷徑。相較於其他商品而言,食品多屬於傳統產業,創新力度較為保守,因此食品產業的創新難度較高,又因門檻相對較低,模仿容易,業者多保持觀望態度,進而減緩創新步伐。

再者,就算有精良製造技術,與良好的商品品質,若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再優秀的產品亦無法取得成功地位。教育消費者則成了重大影響因素,但教育消費者成本極高,使食品業者對於創新裹足不前。若發展商品資料庫有望解決這個難題,使業者在面對陌生市場時能有更多的瞭解與認識,進而開發出適合消費者的創新食品。

食品大數據 解決創新難題

透過大數據統計與分析,食品業者可免去非常多測試成本,經由資料庫了解各地區消費者對於食品的喜好,針對痛點對症下藥,而不是盲目的尋找不確定的目標。 擁有全球最大商品資料庫的市場諮詢研究公司英敏特的北亞地區市場洞察總監俞婧婧表示,不需要製造一個讓5億人民都喜歡的東西,只需要專心把一千萬人民喜歡的東西做得很好,一種商品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但能透過資料庫得知,哪些消費者需要哪些商品,在這競爭的食品消費市場,能瞭解消費者所好,提供其所需商品,自然能於產業中佔有一席地位。

■透過消費者及產品大數據調查,能掌握目標客戶。(截圖自/英敏特官網)

然這並不代表透過大數據的使用,必定能帶來成功,如果直接將某項熱銷商品引入另一個地區,商業模式與行銷手法沒有改變,在不同的文化與風土民情下,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結果。消費者對於相同的產品不一定認同,尤其是食品產業,業者難以輕易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故食品大數據對於食品業者而言固然重要,但它僅僅立於輔助地位,業者仍需從多面向觀察,始能創造成功商品。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