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聲量能轉換成錢嗎? 候選人「群眾募資」探人氣

記者/張 萱

年底市長和議員選舉即將到來,進入倒數最後三個月,選戰逐漸白熱化。即便仍是採紙本投票方式進行,在這網路化的年代,網路上的輿情也會衝擊選情,就現實的層面,甚至可能會左右政治人物的金援。

就台灣而言,無可否認的最擅長打網路戰的莫過於台北市長柯文哲了,一向主打和年輕人站再一起的柯P,從和網紅合作、臉書IG經營、支持電競等策略,在在擄獲年輕選民的支持,也讓他的網路聲量無人能及。即使是一大清早直播搭公車,也吸引上千名網友在線收看。柯P上麥卡貝的「一日幕僚」YouTube節目,日前突破1000萬點擊,讓柯文哲的聲勢站上巔峰。

很多人覺得網友終究是嘴砲,真要走向現實,往往會出現「萬人響應、無人到場」的窘境,回歸到選舉上,除了把這股能量轉換成選票以外,若是對網路上的選民發動政治募款,又能有多少效益?

柯文哲於七月下旬在網站上發動群眾募資,短短九個小時宣布已募得超過預期1310萬元的目標,當天開放時最高有2500人同時在線,一度把網站擠爆當機。柯辦8月初公布數字,總共募得2.4萬筆、總計4093萬元,看來網路對柯P的高支持度,轉換到線下一樣沒漏氣。

柯文哲在網路的成功經驗可說是台灣史上前所未有的例子,其他政治人物也愈來愈了解網路戰的重要。最近另一個異軍突起的是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當初進軍藍營艱困選區的他,靠著社群平台操作議題爭取選票,成立LINE官方帳號僅6天,好友人數突破12萬,雖然不及柯P,卻也比對手陳其邁的1.4萬亮眼許多。

針對募款,韓國瑜南下參選,稱黨中央「連一碗滷肉飯都沒給」,並打出「沒錢先向選民借」的嶄新概念,希望每個人都能借他30元(一碗滷肉飯的錢),並以選票補貼款為擔保。從6月公布募款帳號以來,韓國瑜表示小額捐款情況好,也有來自海外人士的贊助,至今已超過1000萬元。韓國瑜的網路戰略給死水一灘的國民黨帶來一線生機。

同樣以年輕人為主訴求目標的時代力量,這次選戰的表現卻相對弱勢,時力在七月下旬透過募資平台徵求議員登記參選的保證金,只募到248萬,募款文案還自嘲「沒人在捐所以網站超順」,相對於柯P募款網站被捐到當機簡直兩樣情。時力立委林昶佐在臉書轉貼此則募款資訊,還被網友嗆「都捐給柯P了」。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當時網友在PTT自主集結,於募資平台發起專案,集資買下蘋果日報和紐約時報頭版,傳達反服貿的心聲。專案上線3小時,就募得預定目標633萬元。反觀因學運崛起的時代力量,以政黨之姿出發卻不再受青睞。可見個人魅力以及議題操作,仍是決定網友是否掏錢支持、最終投下神聖一票的主要關鍵。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