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體活動到網路分享 片刻都抓得住粉絲

記者/陳緯倫

月前曾參加某大學校級單位的活動,當時主辦單位也曾現場拍照。事後我想收藏當時照片,作為紀念,但主辦單位表示照片並不會給外流,拒絕提供給我。我曾經提過,若主辦單位對參加者肖像權商業使用有所疑慮,建議在活動報名時,於報名表單清楚告知拍照錄影之用途,請參加者自行評估是否接受條件,然後同意方可報名。但對於主辦單位不提供照片一事給參加者,我卻有一番想法。

我一直主張,參加者若對個人隱私權或肖像權有所疑慮,就不要參加該活動。若主辦方早已告知拍照與用途,參加者事後再去跟主辦爭論法律上的糾結,只會浪費自己更多時間。如果要維權,請在活動前向主辦單位詢問清楚相關事宜。

如果主辦單位已於活動時拍照,我也認為事後應該透過管道讓中參加者有機會下載照片。為什麼呢?因為參加者會想留念,而主辦單位也可以藉此推廣組織理念與精神,不論是商業或非營利組織。

目前任何組織已無法避免網路時代的宣傳行銷,而活動照片則是讓主辦單位『看圖說故事』的最佳方式。因此分享照片於公開社群或網站,更能讓參加者回味無窮,讓未參加者下次想參加。而分享時間最好也在活動後一週內,更能激發參加者的回憶。

如果主辦方或參加方不希望照片讓網路陌生人任意下載,其實不妨透過電子郵件附件照片,或者照片連結設為指定權限。其實是後讓人有曾經參與過的感覺,會加強參加者與主辦的關係,而非活動一結束,雙方就船過水無痕。尤其動態活動參加者不方便自拍,其實事後 可以收到活動身影,是非常高興的。

學校單位一直是非常保守的組織,所以辦了一堆活動拍了一堆照片,多半也只為了存檔做報告,向撥款單位有所交代。但這種封閉想法已無法利於網路時代下的社會,不能增加更多曝光。其實很多戶外活動都主打事後能拿到活動照片,為什麼呢?因為主辦單位很清楚知道活動當下參加者不方便自行拍照,甚至因為拍照可能有生命風險!主辦方代拍,又幫忙拍得專業美美的,不是一舉兩得嗎?

但說真的,很多人都知道網路的重要以及風險,但始終無法積極正面面對潮流。可惜拍了一堆照片,只能放在某台電腦D槽佔空間,然後終生不見天日。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