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行銷 商機無限!!

記者/洪于婕

如果說科技始終必須回應人性的需求,那還有什麼比透過網路與親朋好友聯絡感情更好的應用?

一份發源自哈佛大學校園的線上通訊錄,如今成為集結全球四千九百萬用戶的集體通訊錄,這正意味著Facebook的每一個用戶,都以這裡為個人人脈的入口網站,並以此作為對外聯絡的窗口。我們保守估計每個用戶擁有二十名親朋好友的名單,那麼Facebook實際可動員的會員數,將如同病毒式行銷般不斷向外擴充,幾乎沒有止盡!

在近年,社會性網路服務 (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 隨著 Web 2.0 風冒起了來,一些以人脈網絡為主的服務,更成為青少年新貴,其中在外國冒起得最快的就是 Facebook。

Facebook 是由哈佛大學生所開發出來的網路服務,學生、教職人員等在登入後,可填入個人資料、聯絡、個人興趣,甚至是選修科目等等,有利於人們互相聯繫找人。在 2004 年服務一正式公開,便吸引了近半的哈佛學生登記加入,成為熱潮。創辦人漸漸將服務擴展到其他大學、高校等等,現已伸展到學校以外的地方,只要有e-mail address就可以申請了。大家在上面可緊貼朋友圈子內的最近動態,談天說地,分享生活。

社交網站其實老早就有,但為何在近年才急速冒起?以前的社交網站,比較著重的是「交友」一面,讓你很方便地認識到不同的人,但現在大家所說的SNS已不只是社交網站那麼簡單。在「個人特質的發揮」精神下,這些網站更著重於個人使用,他們不是要解決你「交不到朋友」的問題,而是要解決你如何與朋友有效地聯繫的問題,因此在功能設計上,都是以用戶為中心:讓你記下個人資料,發放消息,讓你信任的朋友內才能取得你的消息更新,在以你個人為中心的圈子內分享不同的資訊。另一方面,由使用者輸入更人性化的後設資料(metadata,即形容資料的資料,例如加在圖片上的標籤),電腦更能有效地採取運算,使搜尋、自動建議的結果更是準確,有助於加強聯繫。

誠如其他的SNS網站一樣,用戶越多就越有價值。除了大量人流可以增加廣告的收入外,準確而又細分的用戶資料,例如對書藉、音樂、電影的喜好、好等等,更是價值所在,其他公司可透過合作,很容易地接觸到其目標群眾。在此Facebook開放平台,讓其他人可以在其上編寫不同的應用,得到很多廠商和服務所支持,發展潛力無限。例如用戶可在Facebook內讀寫Amazon上的書評,一按即到該站購買書藉、建立個人專屬音樂頻道等等。這不僅僅只是在Facebook可以用到第三方服務,而這些服務也可以使用到Facebook的人際網絡,擴大用戶層面,找到更多機會。

Facebook在台灣不算流行,學生、青少年大都已經有慣用的交友網站,或參加各大論壇社群等,這主要因為社群本身已經運作一段時日,吸引使用者轉台的誘因可能不大,而Facebook功能繁多也可能讓人覺得比較難用。事實上,如果能加入SNS特性,使用戶提供的各種後設資料,很多東西都可以更自動化操作,社群的連繫也可以更緊密。這當中除了可以有目標式廣告、更有效行銷策略外,服務間的互相整合,將會帶來更多更複雜用戶人口,商機無限。

在Facebook上的四千九百萬個用戶,意味著四千九百萬個環環相扣的「熟人圈」,這種全新的全球人脈,究竟將如何改變人們購物、就業、甚至找尋人生伴侶的計畫,正是各方熱切觀察的焦點。

分享此新聞: